课程设计 KECHENGSHEJI  
 
 本课程的目标

(1)准确理解和系统掌握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两个要求:一是对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与理解应该是准确的;二是对文学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理解应该是系统的。

(2)培养和提高分析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的能力。强调文学概论的实践品格,不能把它当作教条来接受,甚至不能把它当作一般的知识消极地加以吸收,而要特别注意学以致用,尽可能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

 
 内容选取

本课程的内容共分为六大部分:

(1)“导论”部分重点介绍文学理论的性质、任务和学习方法。
  (2)“文学本质论”部分讨论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活动同人类的其它活动的共同性和差异性,着重讨论文学活动区别于人类其它活动的特殊性质,从而揭示文学的本质。
  (3)“文学创作论”部分讨论文学创造作为“艺术生产”区别于一般生产活动的特殊性,揭示文学创作的过程和规律。
  (4)“作品构成论”着重讨论文学作品的构成方式,包括作品的类型、体裁、层次、叙事、抒情、风格等,比较具体深入地揭示作品构成的种种复杂情况。
  (5)“文学接受论”讨论文学接受作为一种特殊的精神消费与一般消费的异同,进而分析归纳文学接受的过程和规律,以及文学批评的性质、形态和功能。
  (6)“文学批评论”部分在吸取历来文学批评成果并在结合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探讨文学批评的价值取向、文学批评的模式和文学批评的实践等重要的批评问题,旨在强化文学概论课程学习中的实践性环节,提高学习者的实际的批评技能和操作水平。

 
 学习资源建设的原则

(1)突出重点与兼顾多样相结合的原则。
  (2)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相统一的原则。
  (3)内容丰富与使用便捷相补充的原则。
  (4)教材内容与网络资源相配合的原则。

 
 学习活动的设计

本课程的学习基于学习平台。学习平台不仅为师生提供了互动空间,而且提供了多种多样的学习工具。因此,在设计学习活动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构建包括网络课件、在线题库、教学录像,网上答疑、交流讨论等在内的多种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在本课程的学习活动设计中,运用了多种学习策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与协作学习的能力,同时还提升了学生的信息获取能力、应用技术能力、自我约束能力、积极寻求帮助能力以及远程学习中人际沟通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