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一章 > 第三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一)政治的起源和历史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根据美国人类学家摩尔根的科学考察,指出政治起源于人类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阶段。为了维护和协调氏族社会中的这些共同利益和利益差异和矛盾,规约氏族成员的社会活动,一种自然形成的共同体的权力,即氏族社会的公共权力及机关应运而生,这种公共权力在氏族组织中,以氏族议会和酋长为载体。通过氏族议会,部落议事会以及首领们的敬重来维持和调整,一切按习惯办事,于是,也就产生了围绕着维护这种关系的、与社会相脱离的特殊的公共权力,及政治权力。
        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产生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在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阶级之间的利益对抗和阶级之间的权力斗争成为主要的政治现象。政治的中心问题是维护、保持和夺取、建设国家政权,以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
        自从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社会主义新型国家在20世纪初建立以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消除了阶级利益对立的基础,人民成为社会和国家的主人,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而在根本上消除了以往政治权力与人民大众相分离的本质特征,社会政治关系的性质发生了根本变化,公共权力的性质也发生了质的变化,统治从压迫人民的工具转变为服务于人民的工具,社会的主要矛盾已不再是阶级矛盾,而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同落后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到了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随着旧的社会分工和三大差别的消失,随着社会财富极大地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社会中的工农之间、城乡之间,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之间的差别逐步消失,社会财富充分涌流,社会真正成为马克思所指的每个人的自由发展的联合体,作为国家权力的一部分的社会公共权力将自行消失,人类社会的政治现象也将不复存在。
(二)西方政治学的历史演变
1.古典希腊、罗马时期
        这一时期对政治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并留下著作的学者主要包括古希腊后期的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及罗马共和国时代的西塞罗。
        柏拉图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他的《理想国》、《政治国》、《法律篇》三篇对话性著作中。柏拉图在《理想国》中,思辨性地研究了城邦国家的起源问题,设想了一个社会各个等级各安其位,各守其序,各司其职的正义国家的理想,即哲学家治理城邦事物、武士保卫城邦安全、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的社会分工理想,并构想出一种以正义为至上目标的至善至美的理想国家图景。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研究方面留下了不朽的著作《政治学》,本书是他对希腊半岛一百五十对个形形色色城邦政制研究的基础上写成的《雅典政制》。西方学者通常把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看作是政治学研究的开上之作。《政治学》是西方历史上第一本较为系统论述政治问题的专门著作,他在书中系统阐述了关于城邦的起源、性质、目的、任务和活动原则的观点,提出了关于公共权力、政体类型以及法治等方面的理论。他使政治与伦理学等其他学科相对分离,使政治学独立成为一个研究领域。
2.中世纪时期
        进入中世纪后,西方世俗文化处于万马齐喑的“黑暗时代”。政治研究与其他学科一样,涂上了浓重的神学色彩,政治理论演变为神权政治论。以圣·奥古斯丁的教父神学和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为代表,《圣经》的上帝教权成为政治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信仰领域的权威成为判断万物是非曲直的唯一的标准,形成了系统的神权政治论。
3.近代时期
实现近代政治研究世俗化回归的历史功臣是意大利人尼科洛·马基雅维利,他被称为新时代的第一位政治思想家、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的奠基人。马基雅维利在其代表作《君主论》中,摈弃以《圣经》和上帝为轴心的教条主义研究方法,从“性恶论”的人性观出发,以历史事实的个人经验为依据来研究社会政治问题,提出了一套颇有特色的政治理论。
        继马基雅维利后,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发展和资产阶级革命的酝酿,西方国家先后涌现出了一大批政治思想家。
例如,荷兰的格劳修斯和斯宾浩沙,英国的霍布斯、洛克,法国的孟德斯鸠、伏尔泰、卢梭,美国的潘恩、杰弗逊、汉米尔顿等。他们所提出的各种主张直接服务于政治革命,为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原则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分权制衡等学说以及体现在其中的自然法、自然权利、主权、自由、民主、平等、幸福等观念,成为近代乃至现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研究的主导框架,形成了内容丰富,体系庞大的近代政治学说。
        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已经在欧美基本完成,资产阶级已成为政治统治阶级。资产阶级开始抛弃革命时期的激进民主观点,从理想主义色彩转向了现实主义,侧重于以经验的,实证的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研究社会的政治现象。形成了以边沁、穆勒为代表的功利主义、自由主义政治思想和以孔德、斯宾塞为代表的实证主义政治学说。
        与此同时,资产阶级在封建社会中问世时,它的天然对手无产阶级也应运而生。这个时期出现了一批无产阶级政治学说,如英国的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意大利康帕内拉的《太阳城》、法国梅叶的《遗书》、摩莱里的《自然法典》及马布利、圣西门、傅立叶的著作和以英国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政治学等。
4.现代时期
        与传统政治学相比,现代政治学表现三个方面的主要特征。(1)现代政治学的学科体系开始建立。(2)现代政治学研究方法的革新。(3)政治学研究趋向综合化和科学化。
(三)中国政治学的历史发展
1.古代中国政治学研究
        我国古代政治比较重视治国技艺等政治内涵的研究,研究如何巩固君主专制统治,如何治理国家和臣民的技术问题和道理,即所谓的“治国之道”,如何处理君臣、君民之间的关系,以维护君主统治。
2.近现代中国的政治学研究
        1840年鸦片战争后,涌现的一批政治思想家主要包括严复、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戊戌变法失败后,主要涌现了像章太炎、邹容、陈天华、孙中山等一批革命思想家;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学研究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分化。一方面西方的政治学说更加广泛地移植到中国,另一方面,中国的一些学者也积极结合中国社会政治问题,试图建立中国的政治学。
3.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再中国的形成于发展
        19世纪中叶,在资本主义在欧美取得伟大胜利和广泛发展的历史背景下,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基础上,在总结工人运动实践经验和前人思想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在政治学的研究中实现了伟大变革。1948年,马克思、恩格斯发表了《共产党宣言》,标志着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诞生。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其著作中指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规律,预见了无产阶级国家的特点、历史作用和政治形式,制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理论和无产阶级政治斗争的战略和策略,使马克思政治学更加丰富和完善,从而也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的基础。
        继马克思、恩格斯之后,列宁和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学也做出了重要贡献。列宁在其著作中分析了帝国主义政治与经济的关系,国家理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权建设和行政管理等问题,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建立工农联盟从资产阶级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根本手段,规定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为我国及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和建设提供了主要的政治学理论与方法的指导。
        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提倡科学与民主,反对封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主要以李大钊、毛泽东等为主。这些政治思想家的相关著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社会大规模传播以及中国化,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也为新中国政治学的建立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在中国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舞台。特别是近二十五年来,政治学在我国国内有了较大程度的发展。中国政治学无论是在学科设置还是学术水平上都有了较大的发展,它的形成与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恢复学科;第二个时期,转换范式;第三个时期是确定价值;第四个时期是发展学术。
        1992年开始,由于邓小平南巡讲话使中国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时期,也为中国政治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思维空间,首先表现在研究态度上;二是表现在研究的选题上;三是表现在研究成果上;四是表现在研究深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