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五章 > 第二节 政党制度

第二节 政党制度

一、政党制度的含义
        政党制度是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形成的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和干预政治生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规定的总称。它是政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方式。
        政党制度的形成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如社会利益的结构、不同阶级力量的对比和发展程度,国家的选举制度、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结构及地域因素等等,从而形成政党制度自身的特点,主要是:第一,政党制度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它既可以是成文法律规定的,也可以是现实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并无明确的法律规定。第二,政党制度的实质是一个国家关于政党领导、参与国家政权或干预政治的方式、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是政党出现以后统治阶级实现其统治的一种方式。
二、当代政党制度类型
        传统的三分法以主要政党或居于垄断地位的政党的数目和掌权方式为根据,把各国的政党制度分为多党制、两党制和一党制。除此以外,政党制度还有比较通行的分类,如:以政治性质和阶级实质为标准,分为资产阶级政党制度和无产阶级政党制度;以政党之间是否存在竞争为标准,分为竞争性政党制度和非竞争性政党制度等;以执政方式和政党的内在特性为标准又有两种情况:按执政方式分为霸主式和轮流式政党制度;按政党的内在特性分为意识形态型和实用型。
1.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一党制
        “一党制”顾名思义,就是由一个政党单独掌握国家政权的制度。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一个政党长期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占居主导地位,独掌政权的政党制度。实行一党制的资本主义国家,在法律和事实上一般不容许其他政党存在或与之争夺政权。一党制有两种情形:法西斯主义独裁统治的一党制和亚非拉的民族独立国家的一党制。
        采用一党制的好处是可以防止国家分裂,提高国家的国际地位;采用一党制的弊端是使政治生活不稳定,军事政变比较频繁。
        (2)两党制
        两党制是指在资本主义国家,两个代表资产阶级利益、势均力敌的政党控制绝大多数选票,在无需其他政党的支持下,通过取得议会多数或总统职位,轮流上台执政的政党制度。又可称为“两党对峙制”。
        通常情况下,在定期举行的大选中,一个党控制了议会多数或者取得了总统的职位,上台组织政府,掌握国家权力,成为执政党,另一个在大选中败北的党则成为在野党或反对党,监督、牵制政府(这个政府是由执政党组建的)。
        两党制的特点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1)基本上保持了轮流执政的格局,执政时间大致相当。例如美国两党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各有一半时间占据统治地位。(2)两党始终处于竞争对立的状态。主要是指两党不断进行互相进攻、互相倾轧的竞争。(3)两党都享有管理国家的平等权力,即两党会有台上台下之分,但没有主次之分。(4)两党都打着全民政党的旗号。
        (3)多党制
        多党制是资本主义国家许多政党互相竞选组织政府的政党制度。主要指在一个资本主义国家里,同时存在着几个(一般三个以上)政党。各个政党都可以单独或联合其他的政党进行竞选,而在竞选中获得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单独组织政府或者以该党为主联合其他政党组成联合政府。这些党政成为执政党,而在议会中只占少数席位和不参加政府的其他党成为反对党,又叫“多党并立制”。
多党制的基本类型有:
        第一、多党联合执政。法国是典型。其特点是:多党两极竞争。所谓多党两极,“即在多党制的前提下,各个政党依其观点、政策的不同而形成两大对立的派系,每一派系都有一个中心党”。
        第二、一党单独执政或一党独大的多党制. 就是虽有多个政党存在,但其中一个政党有明显的优势,可以长期单独执政。1955年~1993年的日本最为典型,现存一党独大类型的国家还有印度国大党、新加坡人民行动党和墨西哥革命制度党。其特点是,一党独大,多党竞争。
        第三、两个半政党制即两极化的多党政治。德国是典型。自1990年举行的第一次全德选举以来,德意志联邦议院中共有6个政党。它们是: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德国社会民主党、自由民主党、基督教社会联盟(简称基社盟)、民主社会主义党以及联盟90/绿党。
        多党制的特点有:(1)党派林立。参加议会选举的党较多,少则五六个,十几个,多则几百个。(2)党派联合,结盟执政。共同的利益使几各党派在竞选活动,执政活动和其他的政治活动中结成联盟。(3)倒阁频繁,政局不稳。
        对于资本主义的多党轮流执政,我们要用历史的、辨证的、阶级的观点加以分析。政党内部的竞争既是党内民主的重要体现,又是整个国家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实,各政党内部也存在较为激烈的竞争。党外有党、党内有派乃是一种必然现象。
这种政党的内部竞争主要表现在:第一,争夺党内最高权力。第二,政策的竞争。第三,争夺党内的其他重要职位。
        政党内部派系竞争的后果是:首先,政党内部的竞争是现代民主的重要体现。现代民主政治是宽容的、富有韧性的政治,它不怕分裂、不怕背叛。其次,政党内部的竞争在统治集团内部起到了某种必不可少的制约和协调作用,可以避免党的大权落入某个集团之手,可以避免领袖个人独断专行和思想僵化,从而使政党能照顾到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最后,政党内部的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政党竞争之不足。
2.社会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
        (1)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
        社会主义国家的一党制主要以前苏联为代表。另外,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如剧变前的南斯拉夫、匈牙利、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罗马尼亚等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80年代末期,政党体制发生过两次重大的转变:在东欧解放之初,实行的是人民民主制度下的多党合作制,其主要特点是由共产党和其他党派联合执掌政权,共产党是当然的领导者,随着斯大林模式在东欧的推广,东欧各国开始采纳斯大林模式的政党体制,由共产党一党垄断权力,其他党派或被取缔或被排斥在政权之外;80年代末期,在“民主化”和“多元化”的冲击下,西方的多党制在东欧各国盛行,取消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时东欧各国的政党体制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开始实行西方式的多党制原则。
        (2)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它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在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合作的基础上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其特点主要有:首先,我国政党制度的产生既有科学理论为指导又有别国实践经验的借鉴。其次,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制的基本前提。最后,以宪法和法律为活动的基本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