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七章 > 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

第一节 政治文化概述

一、政治文化的内涵
        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政治学家阿尔蒙德提出的。1956年,他在《政治学杂志》上发表了《比较政治体系》一文,通过使用“政治文化”这个概念来界定特定民族和社会对于某一政治系统以及各种政治问题的态度、信仰、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并且提出了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政治文化的结论。
        从不同学者对于政治文化的定义来看,我们可以将其分作两派观点:一派是从广义的角度来解释政治文化。这种观点认为政治文化具有观念和实体的二重性,即它由“政治制度形态的政治文化”和“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两部分组成;另一派则从狭义的角度来解释政治文化,认为政治文化就是指“观念形态的政治文化”。这种理解同大多数西方学者的观点趋于一致。
        结合中西学者的观点,我们认为,所谓政治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中的阶级、团体和个人,在一定的生产方式基础上,在长期的社会历史文化传统的影响下,形成的某种特定的政治价值观念、政治心理和政治行为模式。它主要包括政治主体对政治体系、政治活动过程、政治产品等各种政治现象以及自身在政治体系和政治活动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的一种态度和价值倾向。
        这个定义包含了如下几层含义:第一,政治文化的主体。政治文化的主体是同政治活动的主体相一致的,既有团体性的主体也有个体性的主体,既指普通公民也指政治团体和其它的社会团体。阶级是政治活动中最主要的角色,也是政治文化最主要的承载者,不同的阶级会形成不同的政治文化。第二,政治文化的基础。政治活动主体的政治态度和政治心理倾向,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历史与现实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生活综合作用的产物。第三,政治文化的对象。政治文化所要揭示的是作为政治活动的主体的人与政治体系及政治过程的关系,同时也是政治文化与公民政治行为之间的关系。第四,政治文化的内容。政治文化以政治认知、政治情感、政治态度、政治动机、政治意向、政治信念、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等为内容。
二、政治文化的特征
1.政治文化具有深刻的阶级性
        这是政治文化相对于一般文化更为显著的特质。政治文化作为对国家政治生活的一定的心理倾向和价值取向,必然要体现一定阶级的利益和要求。不同的阶级有不同的政治文化,一个社会中政治文化的冲突,实际上反映了阶级之间的斗争。
2.政治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性
        这是政治文化不同于集中、直接反映阶级利益和要求的政治思想的一个特点。当然政治思想是政治文化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但政治文化还包括了其它许多因素,其中民族政治心理就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一个民族由于长期生活在共同的地域,经历着共同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活,面对同样的环境和条件,使用着同一种语言,因此,必然会形成某些共同的心理特征和价值取向。
3.政治文化具有特殊的社会结构性
        政治文化与一般文化现象不同,它与政治生活息息相关,具有特殊的社会结构性。从社会结构总体上看,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的政治文化都可分为主导型政治文化和非主导型政治文化两种。
4.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这是政治文化作为一种不同于政治制度的政治现象的特性所在。政治文化的相对稳定性,主要体现在它与政治制度的相互关系方面。政治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具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和相对独立性,其变动往往与政治制度的变动不同步。一个社会生产方式的变更,必然会引起政治制度的变革。
三、政治文化的结构
        政治文化的构成要素主要包括:政治意识、政治信念、政治行为准则、政治价值评价、政治动机、政治情感、政治习俗、政治心理等政治观念形态的一系列表现形式。
1.政治意识形态
        政治意识形态是对国家政治生活的基本看法和价值界定,它直接反映了社会经济关系和生产方式的状况,体现了社会阶级关系和不同阶级的地位与利益。社会各阶级都有着自己的一系列基本看法和要求,它通过本阶级的政治思想家形成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政治意识形态,并指导本阶级的政治实践。
2.政治价值评价
        在政治文化结构中,政治价值评价一般指的是人们对政治世界的看法,它包括人们看待、评价某种政治系统及其活动的标准,并由此形成政治主体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的选择标准。在某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社会成员在总体上都存在一种基本一致的政治价值观念,它直接影响着政治行为主体的政治信念、信仰和态度。政治行为准则是对政治行为和政治活动的价值评价标准和行为规范。
3.政治心理
        政治心理是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的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信念等。政治心理蕴涵着政治文化的遗传机制和再生功能,是政治文化中的深层因素。
        从政治文化结构三层次间的关系及其运动规律来看,可以将其归纳为以下三个特点:第一,处于不断变化状态的政治文化,其结构的层次性特征并不十分明显。第二,政治文化结构的这三个层次的特征和功能的差异,决定了它们之间变化的不同步性。第三,政治文化结构内部三个层次的相互作用,也构成了政治文化的矛盾运动。
四、政治文化的类型
1.地域型政治文化、依附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
        这是阿尔蒙德和维巴在对民主政治文化进行比较研究的过程中提出的一种分析框架。他们以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以及自己在政治体系中的作用的认知、情感和态度取向为标准,将政治文化分为地域型政治文化、依附型政治文化和参与型政治文化三种类型。
2.主导型政治文化和亚政治文化
        根据政治文化在一定社会形态中所归属的阶级所处的地位的不同,划分为主导型政治文化和亚政治文化。
3.冲突型政治文化、协调型政治文化和混合型政治文化
        这是根据政治文化在一个国家、社会的作用和政治文化中亚文化结构及其相互关系而划分的。冲突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文化中存在着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相互冲突。协调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种政治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各个民族、大众与政治领导之间不存在政治观念和政治信仰方面的根本冲突。混合型政治文化是指在这类政治文化中,各种亚文化系统之间的界限尚不分明,社会各个阶层、各个集团、大众与领导之间的分野也不明显,同时政治关系又与血缘关系、种族关系与宗教关系交织在一起。
4.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
        根据文化的发展阶段而划分为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一般认为,传统政治文化是与自然经济的经济基础和社会结构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心理、情感和价值观。现代政治文化是与生产的商品化和社会化相适应的一整套政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
5.传统政治文化和现代政治文化
        这是从政治价值原则类型的角度,根据政治文化的价值理念的特点加以区分的。理想型政治文化把道德、宗教和政治价值观结合在一起,因而它赋予国家以道德教化和干预人们思想的权力。现实型政治文化则将政治价值原则与道德原则分离开来,因而趋向于尽量地缩小国家的干预范围。
        由于西方政治学者世界观的局限和方法论的偏差,以及本身的政治倾向,他们对政治文化的分类也存在着许多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文化不是超阶级的,阶级性是其本质规定性。政治文化的不同阶级属性,构成了不同政治文化的本质区别。西方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文化虽具有各种差异,但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文化的性质却无根本区别,共同的精神是维护资本主义私有制和资产阶级的政治统治。因此,脱离阶级属性来划分政治文化的类型是不科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