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八章 > 第一节 政治管理概述

第一节 政治管理概述

一、政治管理的内涵及其特征
1.政治管理的内涵
        政治管理是普遍存在于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种政治行为。要理解政治管理的内涵,必须首先理解什么是管理。关于管理,至今还没有公认和统一的定义,但是我们可以从不同的定义中把握其核心。中外学者从不同的研究角度对管理作出了界定,较具代表性的有: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就是由一个或者更多的人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以便收到个人单独活动所不能收到的效果而进行的活动;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控制等活动的过程;管理就是通过他人来完成工作;管理就是指由专门机构和人员进行的控制人和组织的行为使之趋向预定目标的技术、科学和活动。综合以上定义,我们认为管理是一定组织中的专门人员通过实施计划、组织、沟通、协调、控制、人事、财务等职能来协调他人的活动,使他人与自己一起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系列活动过程。
        对于政治管理的内涵,总体来讲,目前国内对政治管理的定义反映了以下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政治管理是国家权力主体通过国家机关或特定政治组织对社会公共政治生活进行能动的约束和控制的过程,政治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政权的稳定与巩固,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另一种意见认为:“对政治管理可以从三个层次来理解。第一个层次,广义的政治管理,是指由政府负责和进行的管理,包括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管理。第二个层次,狭义的政治管理,指国家政权体系或政府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协调与控制,社会政治生活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国家政权机关之间的互动活动和关系,二是社会成员、社会团体围绕国家政权的互动活动和关系。第三个层次,更狭义的政治管理,仅指政府对民众生活的协调与控制,不包括国家机关的互动活动和关系。”
2.政治管理的特征
        从我们对政治管理的定义分析可以看出,政治管理具有如下特征:
        第一、权威性。政治管理是政治管理主体运用行政和法律手段等进行管理的,它具有很大的权威性。如果没有这种权威性,政治管理活动就不能存在下去,社会秩序就很难维持。
        第二、广泛性。这是由政治管理对象和范围的广泛性所决定的。政治管理行为的客体是国家内部全体社会成员,凡是进入公共政治生活领域的政治活动均属其管理范围,因而具有广泛性。不论何种社会,只要有人群的地方,就需要社会协调和控制。
        第三、程序性。这是指在政治管理的整体系统中,各管理主体都有明确的职责,扮演着特定的角色,管理活动是按确定的程序和原则进行的。如果不按确定的原则和程序进行,就起不到调控的作用。程序性的依据是现存的政治规范。宪法、法律等都包含着丰富的关于政治管理的规范。
        第四、单向性。单向性即政治管理活动的方式是自上而下地进行协调和控制,呈现为一种金字塔式的伞状放射结构,是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管理,体现了政治权力的特征。
二、政治管理的性质
1.政治管理与政治统治
        简言之,政治统治即专政活动,是暴力的支配、控制、压迫、镇压反抗的活动,是维护、巩固、发展统治地位,确保经济利益和政治权力不被篡夺、不被侵蚀的活动。从本质上看,政治统治就是阶级统治,不过从形式上看,政治统治是以国家行为表现出来的。
        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的内在联系,在于两者都是政治权力的基本作用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对政治的职能所做的二分法中,政治本身所具有的二重职能决定了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之间的相互依赖又有区别的紧密联系。
两者共同的地方在于:
        二者都是国家的政治行为,目的都是为了维护特定的社会秩序,都是利益实现的政治行为方式。政治管理都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统治,反映着统治阶级的利益,其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维持现存的统治秩序。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都服务于特定政治主体所要维护的政治秩序,都是为了实现特定主体的政治利益。政治统治致力于直接形成和获得统一的国家政权,铸就稳定的社会局面,为政治管理的具体展开确定了必要的前提。政治管理以追求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人类基本需要的面貌出现,通过公众的支持而成为政治统治的必要基础。
        两者的差异在于:
        第一,主体的差异。政治统治行为的主体只是由统治阶级组成的国家政权,而且是以暴力机关为主的,政治管理行为的主体则不然,除去国家政权之外,其他政治实体也可作为主体而存在。对于政治管理来说。
        第二,原则和要求的差异。政治统治是政治力量对比的动态平衡,强调的是秩序与稳定。政治管理虽然也与政治统治一样有秩序要求,但它为执行好社会公共权力的意志,更好地管理好社会公共事务,还具有公平、效率等方面的要求。
        第三,方式的差异。政治统治一般都是直接借助于国家政权的力量,以暴力作为主要依托,辅之以意识形态的灌输。而政治管理主要是通过对履行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职能,来保持和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一般是用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通过领导、决策、组织、协调、沟通、监督等方式实现,从而间接地实现维护国家政权的目标。
2.政治管理与行政管理
        在国内的行政学研究中,目前对行政管理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看法。一般而论,学者们是在三个层次上给行政管理定位的:第一个层次认为行政管理仅指政府行政机关对自身内部事务的管理活动,不涉及社会公共事务;第二个层次认为行政管理是国家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组织管理,可见这种看法进一步将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纳入其中;第三个层次,则不仅指政府行政机关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还指所有国家机关及其相关组织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
        在这样一种区分之下,政治管理和行政管理的区别就是:第一、管理主体的不同。政治管理在管理的主体上不仅仅包括政府行政机关,还涉及到其他政府机关及相关的政治性组织,较行政管理要宽。
        第二、管理范围的不同。政治管理涉及到的已经不仅仅是行政事务,而且还包括了国家的立法、司法和党派活动中的政治性事务。而行政管理则主要是行政事务。
3.政治管理与社会管理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社会管理的涵义。目前对社会管理的理解也是有很多种。主要原因在于人们对“社会管理”中的 “社会”一词有不同的理解,以及对管理主体的看法也有不同。
        就“社会”一词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是指由经济、政治、社会和精神四个领域组合而成的整个人类交往系统。相应地,广义的社会管理也就是对整个社会活动、社会生活、社会关系的管理。狭义的“社会”则是指同经济、政治和精神三大领域相并列的社会领域。因而,狭义的社会管理是指对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社会自治、人口发展、婚姻家庭等社会生活、社会服务的管理。
        在上面的看法中,第一种意见按照“社会”的理解,将社会管理理解为对社会领域的管理,不管是广义还是狭义,是从管理的内容方面理解的,显然这种理解不能和政治管理加以区分,因此是一个较为模糊的定义。第二种意见是从管理主体方面进行理解的,我们认为这种分法是可取的,但是将国家管理作为社会管理中的一项内容,这是一种广义的理解,从这种广义的理解来看,政治管理也属于广义的社会管理。但是如果从狭义方面理解,社会管理其实就是社会性管理,它和政治管理就有了明显的区分。
        按照这种理解,两者的关系是:政治管理与社会管理都属于与大多数人利益相关的有较多人参与的众人事务领域,但是又存在明显的区分。在严格意义上,政治管理是专指由国家或政府及其相关组织参与其中的政治性事务管理领域,是围绕着政治统治而展开的公共事务管理领域,是以政治权力所进行的自上而下的管理。社团、社区、企业以及公民的自治或自律行为等管理活动属于社会管理,是不应全都纳入到政治管理范围之内的,只有那些涉及到国家利益、公共利益的部分,才需要通过公共权力来行使管理权。在当代,政治管理不能包罗万象地对整个社会进行管理。
4.政治管理与经济管理
        其区别表现在:一是政治管理重点是对社会政治生活的管理,经济管理则是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管理。二是政治管理要通过国家政权体系进行,负责经济管理的除国家政权外,还要靠市场和企业。三是政治管理的主要目的是维护社会的秩序与稳定,而经济管理的主要目的是发展经济,提高劳动生产率与利润;四是政治管理主要是运用命令、控制、灌输等政治手段,而经济管理主要是运用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等经济手段;五是政治管理主要是对政治领域的关系和活动的管理,而经济管理则是对物质生产、分配、交换、消费领域进行管理。两者也有交叉的现象,政治管理中也有经济管理,如国家的宏观调控、对外贸易和关税、国内税收和国民收入的再分配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