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十章 > 第二节 政治体系内环境

第二节 政治体系内环境

一、政治资源
1.政治资源的内涵
        对政治资源的分类有很多标准。从形式上分,政治资源可以分为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就整体而言,硬件资源包括阶级、阶层、党派等;软件资源包括法律、意识等。就个体来分,硬件资源包括:家庭、职业、知识、财富等;软件资源包括声望、友情、信仰、品德等。从空间上分,政治资源可以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从使用上分,政治资源可以划分为直接资源和间接资源。从时间上分,政治资源可以分为长期资源和短期资源。我们则主要从政治资源生成的环节来分为输入性资源和产出性资源。
        既然是资源,政治资源就具有同任何物质资源类似的生长、积累、消耗和再生长的属性。
        关于政治资源的积累。它是指输入性资源和产出性资源在政治体系内得以综合、转换和增加的过程。
        关于政治资源的配置。即政治主体享有和掌握政治资源的状况,是政治资源在政治主体之间的分布和分配关系。它是政治资源由结构性资源形态向功能性资源形态转换的前提,也是政治关系得以形成的基础。
        关于是政治资源的效益。即开发和利用政治资源的基本目的就是要不断地增进政治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政治体系和整个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
        关于政治资源的消耗。即政治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能量释放与转换的过程。经这一环节,政治体系自享资源转化为政治体系的生命力,社会共享资源转化为政治体系的生存价值和社会支持力,从而为新资源的再输入提供条件和根据。
2.政治资源对政治主体的影响
        从总体上来说,政治主体和政治资源的关系是一种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政治资源决定政治主体的存在、发展和前途。政治主体的存在与发展,需要政治资源的支撑。在任何一个政治体系中,往往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政治主体,它们必然会借助政治资源的多寡而获取自己的政治地位。政治资源不但决定政治主体的存在,还决定其前途,新的政治资源是政治主体进一步发展的动力。就政治主体的发展而言,政治资源分为原有政治资源和新生政治资源。
        其次,政治资源制约政治主体的活力,从而决定政治主体的相互关系。从根本上讲,政治资源是一种提供给政治主体的能量,这种能量可以转化为政治主体的功能与力量,政治主体的功能发挥和活力的显现都是以掌握和控制政治资源的状况与程度为先决条件的,以其掌握的政治资源的质与量为标志的。只有获得足够的政治资源,才能既可以维持自身的生存,又能够增强外在的作用力和影响力。
3.政治主体对政治资源的作用
        首先,政治主体可以开掘政治资源,调节和增加政治资源的总量。
        政治资源总量增长的直接标志就是其要素含量的增加,包括政治财富的日益丰富、社会支持力的日益上升、政治教育水平和政治人才质量逐步提高、法制和政策水平以及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等等。由于政治资源要素不是单一的,其中每一种要素含量的增长,都将有助其他要素含量以及政治资源总量的增长,同样,每一种要素含量的降低,也都会导致政治资源总量的减少。因此,政治主体既要着眼于政治资源各要素的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又要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和政治资源要素的实际状况,不断开掘资源,寻求政治资源的新的增长点,为政治资源总量的增长输入动力、创造条件、提供保障。
        其次,政治主体可以利用和合理配置政治资源,保护和提高政治资源的效益。有效利用和合理配置政治资源,是政治主体从事政治工作和政治活动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任务。其核心是调整和完善政治权力资源的配置,并在此基础上对全部政治资源进行权威性分配。而政治权力资源的科学配置与使用,核心内容是要解决好权力的来源、权力的本质、权力的功能、权力的归宿等基本问题。
二、政治模式
1.政治模式的内涵
        政治模式是指具有一定典型性和普遍性的政治体系构成形式及其持续方式。它既是对政治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的反映,又具体地表现在特定政治体系的实际演进过程之中。特定政治体系所选择和确立的政治模式,相对于生活于其中的政治主体而言,也是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
        在政治实践中,政治模式表现为政治体制和政治制度。政治体制是在一定政治模式所要求的框架内形成的、联结与协调政治意识、政治组织和政治设施等基本要素的相互关系机制以及它们在政治生活中的具体运行方式、管理方法的总和。它所体现的主要是政治模式中限定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规则。政治制度则是这些政治关系、政治秩序和政治规则经过重复和发挥功能而形成的一种稳定的带有一般性和方向性的约束力量。政治制度规定着政治体制的属性、功能和方向,政治体制贯彻和实现着政治制度的内容和指向。两者根本上是统一的,相互配合,共同表现着政治模式的基本要求和特点。
        此外,从政治体系的整体状况和特点看,政治模式包含着两个方面的内容:政治体系的结构模式和政治体系的发展模式。
        政治体系结构模式是从共时性的角度静态地展示政治体系的整体构成要素及其相互关系状态,政治体系发展模式则从历时性的角度动态地展现政治体系的发展道路和前进方向。二者虽然表现的具体角度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在根本内容上则是辩证统一的:政治体系结构模式既是政治体系发展的结果,又是政治体系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同时政治体系的发展模式又是政治体系结构模式不断得以巩固、完善和持续的保障。
2.政治模式对政治主体的影响
        首先,政治模式影响着政治主体的行为。
        政治模式对政治主体行为的影响包括:首先,为政治主体提供政治思维框架,向政治主体展示和描绘着理想的政治世界,从而调节和引导着政治主体的心理趋向和价值追求。其次,政治模式对政治主体的行为过程和行为方式产生制约,因为政治模式本身内涵着政治生活的规则和规范,这些规则和规范一旦转化为法律、政策、体制和制度等,也就同时具有了强制性。最后,由于政治模式规定着政治发展的道路和方向,因而在客观上要求政治主体采取与政治发展道路和方向相一致的政治行为。
        其次,政治模式制约着政治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政治主体都遵循确定的政治模式,寻求自身的生存发展。在现实政治体系中,由于生存发展条件和机会的不同、政治地位的不同,使得政治主体之间的关系呈现出异常复杂的情形:既有协调性的关系,也有分立性的关系;既有对抗性的矛盾,也有非对抗性的矛盾。政治模式的基本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要对政治关系进行系统整合,进行体制设计和制度安排,提供约束和调节政治主体的基本规则,把它们之间的矛盾和冲突限制在秩序的范围内。
3.政治主体对政治模式的作用
        首先,政治主体可以适应和维护政治模式。
        政治主体对政治模式的适应和维护,是指政治主体对一定政治模式的认同和支持,从而使政治模式得以稳定存在和持续发展。
        其次,政治主体也可以选择和变革政治模式。
        政治主体对政治模式的选择和变革,是指政治主体可以变革旧的政治模式。而选择设计与新的生产方式相适应的新的政治模式,选择和变革的根源是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
三、政治局势
1.政治局势的内涵
        政治局势主要是指政治体系的持续状态和政治关系的发展态势,是政治主体存在和发展所面临的基本政治形势。
        政治局势的基本类型分为稳定的政治局势和不稳定的政治局势。稳定的政治局势指的是政治体系相对持续和适度发展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政治体系结构要素排列及其功能发挥在空间上的有序性和时间上的连贯性;不稳定的政治局势则主要指的是政治体系难以维系发展状态,而呈现一种无序的特征,其具体表现是多方面的,最主要地表现为政治动乱。
2.政治主体对政治局势的作用
        政治主体对政治局势的作用体现在:政治主体会通过自身能动性的发挥,在寻求新的政治发展过程中,保持或推动政治局势的演化。
        相对于政治局势,政治主体是能动的一方。它不但是政治局势得以维系的主要支持力量,又是政治局势得以发展的直接推动力量。在自身利益和价值取向的支配下,政治主体可能采取有利于现存政治局势的行为,也可能采取突破或改变现存政治局势的行为,从而发挥政治主体对政治局势的影响力。从政治主体的实践过程看,政治局势其实是政治主体的政治实践活动之结果。政治主体通过积极有效的政治实践活动,既可以调整政治体系的结构和功能状态,又可以调节政治关系,进而营造出新的政治局势。政治主体关系的协调不仅是政治局势稳定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将有助于保持政治局势的稳定,而政治主体关系的冲突或斗争,则会直接导致政治局势的演化或动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