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十一章 >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第二节 政治发展的基本途径

一、政治革命
1.政治革命的含义与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革命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是革命阶级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社会制度所造成的社会形态的质的飞跃。而政治革命就是以阶级为政治主体的旨在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政治权力迅速实现变更,以一种政治体系取代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在这一斗争过程中,社会政治关系、政治制度、社会结构、政治统治权力、政府活动和政策以及社会的主要政治价值观念都发生迅速的、根本的全面性的变化,旧的政治关系和政治秩序被打破,代之以新的政治关系、政治秩序,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作为政治关系质变过程的政治革命,它具有不同于其他政治发展方式的特征。
        首先,政治革命是以革命阶级为主体的政治活动。政治革命是一场规模宏大的、激烈的政治斗争,它不同于政治领域由政治领导层自上而下地推行的政治改革,也不同于少数军人或政治集团发动的政变,更不同于部分政治力量掀起的暴动、反叛和起义。政治革命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斗争,它不是少数政治人物、政治派别和政治群体之间的行为,而是社会阶级之间的大规模、有组织的政治较量。
        其次,政治革命的首要标志是夺取政权。通过夺取政权来推动政治发展,是政治革命的最重要标志。在任何阶级社会政治权力是统治阶级实现阶级统治的工具。被统治阶级为了破除旧的生产关系、并使自己获得解放而与统治阶级展开激烈斗争时,斗争的焦点必然集中在国家的政治权力上。
        再次,政治革命是政治体系深刻而全面的变革。与旧有的一切政治关系、政治结构和政治观念彻底决裂,建立一种全新的政治体系和政治制度是政治革命的重要内容。
        第四,政治革命往往与暴力联系在一起,通过革命的暴力推翻反动阶级的政治统治,建立新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秩序。由于政治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而国家从本质上是阶级统治的暴力工具。因此,把夺取国家政权作为首要任务的政治革命自然与暴力联系在一起,暴力是政治革命的后盾。
        最后,与一般意义上的社会革命相比,政治革命是一种短暂而急剧的变革。即使在有些国家政治革命看来进行了几十年时间,如中国革命历史22年,但是,从人类社会历史和政治发展过程来看,它只是一个短暂的现象,是漫长的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次质变。
2.政治革命的条件和方式
        马克思主义认为,政治革命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现象。当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旧的上层建筑拼命维护旧的经济基础,阻挠社会前进时,必然引起各种社会矛盾和阶级斗争的尖锐化。在这种情况下,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的阶级,或迟或早地要组织起来用革命手段夺取政权,摧毁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建立和发展新的生产关系和政治体系,解放生产力,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
        政治革命的爆发具有深刻的社会政治经济利益根源。但是,政治革命能否爆发和在什么时候爆发,则取决于革命的主客观条件。这些主客观条件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首先,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的极端尖锐化。一般情况下,当对立阶级和社会力量之间的矛盾和冲突的程度大大激化时,政治革命才会发生。
        其次,统治阶级不能再照旧维持自己的统治,人民群众不愿再以旧有方式生活下去。
        再次,被统治阶级形成革命意识,组建革命组织。
        政治革命的方式主要有两种,即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特定的政治革命到底采取哪种方式,并不是以革命者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它取决于社会政治文化传统、革命主客观条件的成熟程度和革命与反革命的力量对比等多种因素,其中,政治力量的对比是决定性的因素。
3.政治革命的类型
        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曾发生过许多次的政治革命。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分析人类自古至今的政治革命,并对其进行科学分类,一直是政治革命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对政治革命的分类问题,由于政治学者分析角度的不同和分类标准的差异,政治革命被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基本矛盾及其发展,是决定社会政治革命必然趋势的一般根据。现实的社会基本矛盾及其阶级斗争表现是历史的、具体的,因而都有它的特殊性,正是这种特殊性决定了革命的不同性质和类型。据此,马克思主义认为,奴隶革命、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革命,应当是政治革命分类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类型。
        奴隶革命是奴隶社会阶级斗争的最高级形式,是政治革命的最早表现形式。
        农民革命是封建社会中农民阶级反对地主阶级统治的暴力行动。
        资产阶级革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受到封建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束缚的背景下,作为新生产力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政治革命,其目的和任务就是要推翻专制政权,消灭封建的经济政治关系,取消贵族特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无产阶级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最广泛和最彻底的革命,其任务和目标就是要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剥削,建设高度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4.政治革命的作用
        人类社会的发展总是量变和质变两种状态交互更替的过程,在两种发展变化状态中,革命是社会进步和政治进步的强大的推动力量,是实现社会形态和政治形态质变的决定性手段。每当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遇到巨大阻力时,每当社会政治经济发展需要抛弃旧的经济和政治关系、政治上层建筑和社会制度,建立新的社会政治经济秩序时,政治革命就要来到并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
        从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政治革命发挥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政治革命促进整个社会的发展进步。(2)政治革命破旧立新,更新了政治体系。(3)政治革命具有变革政治文化的作用。
二、政治改革
1.政治改革的含义和特征
        改革就是对事物的改造和革新,与革命相比,它显得较为温和、渐进,既包含有量变的过程,也包含了质变的过程。与改良相比,它显得更深入、更广泛、更带有变革的性质。实质上,改革是一种介于改良和革命之间的变革。
        所谓政治改革就是政治关系的调整,即政治利益关系、政治权力关系、政治权利关系的调整。具体地讲,政治改革指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以及各政治主体对政治权力、政治权利的要求,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依靠现有社会制度本身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其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同政治革命和政治改良相比,政治改革具有自己的特点:
        首先,政治改革以维护和巩固现有政治统治为目的。
        其次,政治改革的主体是政治领导阶层。
        再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变革过程。
        第四,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2.政治改革的条件和方式
        像政治革命一样,政治改革的根源也必须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中去寻找。当旧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变成生产力发展的阻碍力量时,政治改革的任务就被提出来了。在这个意义上讲,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引起政治改革的根本原因。
        社会政治结构的变化是政治改革的重要条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结构的利益结构也会随之变化。社会思想观念的变化是推动政治改革的文化条件。社会经济发展导致的阶级结构和利益结构的变化,必然反映到思想观念上来。具有改革意识和改革能力的政治领导层的形成和执政是政治改革得以进行的主观条件。最后,还必须明确,政治改革需要一个稳定的社会环境。在一个充满冲突、暴力、动荡不定的社会环境下,改革计划的有效贯彻和连续实施是不可想象的。同样需要说明的是,政治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能单打一,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仓促上阵,将不利于社会政治的发展。
        同政治革命相比,政治改革是以和平方式展开的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改革者一般运用政府的“合法”资源,通过政治途径、行政途径、法律途径等来逐步地实现其调整政治关系、革新政治体系的目的。但是就各种具体的政治改革来说,在推行改革计划、实现改革目标的方式上存在很大的差异。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两种:
        一种是激进式改革,也称综合性改革方式。这种改革强调总体设计和强制性变迁,因而被形象地称为“休克疗法”。
        另一种是渐进式改革,也称多项分进式改革或“费边式渐进方法”。这种改革方式要求改革者在确定最终的和总体的改革目标后,恰当地选择改革的序列,合理地分解改革的内容,分期分批地完成改革的任务。
3.政治改革的目标与作用
        政治改革的目标就是改革所要完成的任务和达到的目的。由于政治改革是对现有的政治关系和政治体系进行调整和革新的复杂过程,政治改革的目标不仅规定着改革的根本方向,而且影响着改革的实际步骤和具体方案,所以确定合理的、可行的政治改革的目标至关重要。在不同的社会、阶级背景和历史发展阶段上,政治改革的目标是各不相同的,如果要找出其共性,一般有以下几方面:
        第一,建立合理的政治结构。政治改革实质上是为了变革政治上层建筑中那些同经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方面和环节。
        第二,提高政治体系的效能。政治改革必须落脚于政治体系功能的完善。与社会经济发展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相适应,政治体系功能的完善体现在微观管理和宏观调控两个方面。
        第三,参与的扩大化和权威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