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十二章 > 第四节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第四节 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一、全球化的含义与特征
        对于全球化的理解和定义一直是众说纷纭,但是总结其共性可以看出,这种共同性主要有两点,即全球化是全球范围相互依存的加深;全球化是一种进程、趋势。如果高度抽象的概括,全球化是指当代人类社会生活跨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在全球范围内展现的全方位的沟通、联系、相互影响的客观进程与趋势。全球化首先是经济的全球化,它的作用首先在经济领域中凸现,而后造成其它领域的深刻变化,给政治、文化和意识形态全方位的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概括地讲,全球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市场经济体制在全球迅速普及。市场经济曾经一度被认为是资本主义的专利,计划经济被认为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经过20世纪的实践,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被历史证明是行不通的,二战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引入国家干预,对国民经济进行广泛的干预和调节,资本主义发展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在实行了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后,发现计划经济本身也存在很大的弊端,不发展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的活力就无法得到充分的体现。
        第二、生产的国际化和世界统一市场的形成。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把生产力推进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特别是交通运输手段和通讯工具的现代化,为在全球范围内组织生产、进行商品和劳务的迅速转移和交流提供了条件,从而出现了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流动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重新配置,统一的世界大市场形成。
        第三、世界多边贸易体制形成,有序的自由贸易趋于加强。国际贸易对世界经济越来越起到拉动作用。
        第四、跨国公司迅速发展,其作用进一步加强。跨国公司以市场为中心,以越过贸易障碍、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增加利润为目的,综合世界各地的资源、资金、劳动力和专业人才等为条件,组织全球范围内的生产和销售,在全球范围内寻求生产要素最佳配置,从而使生产和经营全球化。
        第五、经济信息化的特征日益明显。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互联网迅速扩展和延伸,跨国界的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第六、知识与人才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迅速扩大。近年来,知识传播和人才流动的国际性特征越来越明显。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精通外语、积极肯干、意志刚强、深谋远虑、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责任心强等素质的优秀人才,正在成为世界各国、各大公司的首选目标,培养具有上述品质的“国际人”,寻找“国际人”已成为世界性的人才发展战略。
二、全球化与国际政治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不仅对全球的经济结构、运行方式、发展战略产生深刻地影响,而且对国际政治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导致国家主权观念、国际关系行为主体及其行为方式的重大变化。
        首先,全球化的发展对国家主权观念产生强烈地冲击。国家主权是国家基本权利的基础,在全球化迅速发展的情况下,国家主权受到冲击是一个基本的事实。它表现为伴随全球化的进程,国家经济、政治、文化诸领域的主权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侵蚀与削弱。
        其次,全球化进程的加深,强化了国际机制的作用。国际机制是指国际共同体为稳定国际秩序,促进共同发展,规范国际行为而建立的一系列有约束性的制度性安排与交往规则。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当代国际机制的强化已是不争的事实。其一是国际机制涉及领域扩大,数量增多,可以说,在应对当代重大全球问题方面几乎都建立了相应的国际机制。其二是国际机制规范、整合国际事务的力度加大,强制性提高。其三是世界各国对国际机制的认同度逐渐提高。
        再次,全球化发展带来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不断拓宽了国际政治的内容。全球问题就是困扰当代人类的“总问题”、“世界性问题”、“全球危机”,即当代国际社会面临的一系列超越国家和地区界限、关系整个人类生存与发展的严峻问题。这些问题主要包括:战争与和平问题、南北关系问题、国际新秩序问题、生态失衡与环境污染问题、资源短缺问题、人口问题、粮食危机与全球贫困问题、人权问题、民族主义问题、恐怖主义问题、难民问题、毒品问题、艾滋病问题等等。这些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其超越民族、超越意识形态的界限,具有全球性的特点,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前途和命运构成巨大的挑战。这些问题的解决非一国和几国力量所能及,需要国际社会的相互合作和共同努力,采取协调一致的行动才能应对。
三、全球化与全球治理
        全球化所带来的全球性问题超出了民族国家治理能力的范围,任何国家都感到仅依靠自身的力量将难以应对全球化给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环境所带来的种种问题。面对一个又一个接踵而来的全球性冲突,民族国家的范围及其权限在不断地减弱。在全球化进程中,任何国家和社会都不可能对其他国家和国际社会的干预置若罔闻,任何行为体都不能在决策过程中维护自身绝对排他的权力和利益。各种危险和挑战——战争、混乱、自我摧毁——都在全球化,这就要求一种世界内部政治,它要超越宗教的视野,而且远远超越了民族国家的边界。” 正是鉴于仅凭一国解决全球化进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削弱,寻求某种能够解决全球问题的方式和途径就成为必然。“全球治理”就是在这种条件下应用而生的一种受到国际社会广泛关注的解决问题的方式。
        全球治理是治理在国际层面的拓展与运用,虽然两者有不少区别,但在基本精神和核心内涵上显然是相通或相同的。正因为如此,全球治理的概念也就往往与治理的概念联系在一起,甚至在不少语境中被等同了。“与统治相比,治理是一种内涵更为丰富的现象。它既包括政府机制,同时也包括非正式、非政府的机制,随着治理范围的扩大,各色人和各类组织等得以借助这些机制满足各自的需要、并实现各自的愿望。” “全球治理可设想为包括通过控制、追求目标以产生跨国影响的各级人类活动——从家庭到国际组织——的规则系统,甚至包括被卷入更加相互依赖的急剧增加的世界网络中的大量规则系统。”
        全球治理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
        第一,全球治理是由不同层次的行为体构成的复杂结构,强调行为者的多元化和多样性。全球治理由国家中心治理和非国家中心治理两个层次构成。国家仍然是维系全球治理的主要行为体,但国家已经不再是管理全球事务的唯一行为体,而是全球治理的众多行为体的一部分。
        第二,全球治理并不是说要建立一个全球治理机构、建立一个世界政府或者世界国家,它是建立在各种不同形式与不同层次的国际协调、合作、集体寻求决策的基础之上。
        第三,全球治理的方式是从强制性、等级性管理转向平等性、协商性、自愿性和网络化管理。传统的政府管理是以强力和法律为后盾的,政府通过颁布法令、制定政策、合法使用暴力,来实现对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全球治理体现了一种全新的权力关系和管理规则:首先是权力主体的平等性。其次是管理的协商性。再次是管理的自愿性。最后是管理的网络化,这是全球化、网络化时代的产物。
        第四,全球治理并未取消国家和政府的权威,它是一种特殊的政治权威。人类公共事务的管理需要权威,所以,全球治理离不开权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种权威,只不过是一种特殊的权威,因为这种权威的确立和合法性不能用适用于民族国家的民主理论加以解释,它是多种主体协调、对话、合作的结果。同时,必须明白,全球治理扩大了政治权威,但并未取消国家和政府的权威。虽然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权威表面上看是减弱了,但从国家和政府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来看,它仍然是维系全球治理的主要行为体,在这方面,人们不应抱简单化的态度。
        毫无疑问,全球治理为国际政治注入了新的成分,提供了新的视角,开辟了新的途径,已经并将继续对国际政治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全球治理冲击着国际关系中的国家中心的体制模式,促进新体制、新模式的产生与发展,从而为人类应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提供了可能;其次,全球治理克服国家行为体对公共事务管理的垄断,动员起诸多非政府行为体,特别是全球公民社会的力量参与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为应对全球化和全球问题的挑战提供了新思路和新力量,有助于推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再次,全球治理倡导对话、合作、协调,有利于和缓国际紧张局势,维护国际关系的和平环境,从而推动着国际关系中冲突政治向合作政治的转型;最后,全球治理倡导多元行为体的平等、共存,有助于打破国家特别是霸权国家的特权,使各个行为体在不同的领域、不同的事务上发挥专长,共同造福于人类,同时这种平等、共存的关系也有助于克服种种形式的中心论,使国际关系沿着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向前迈进。
        尽管全球治理在解决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上有着主权国家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就目前及今后一个可预见的时期来看,我们丝毫不能把全球治理理想化。这是因为:首先,从全球化的进程来看,它既不能完全实现国际社会的一体化,也无法克服国际政治的无政府状态,这将是全球治难以展开的根本性障碍。其次,从全球治理的设想而言,它本身也存在着缺陷:(1)全球治理设想使各种不同行为体能够协调一致去应对各种全球问题,但各种行为体在利益方面的相互协调本身就很难,这就使全球治理难以产生协调行动;(2)全球治理并没有改变国际政治中的既有权力分配模式和强权政治的现实,各国之间、尤其是大国之间制定的各种原则、规范和决策程序是大国妥协的产物,由大国主导,反映了大国的利益,而不是全球的共同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