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二章 > 第一节 战后初期两大经济集团的形成与对立

第一节 战后初期两大经济集团的形成与对立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世界各国或国家集团在世界经济领域中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与态势。其核心内容,是大国或国家集团之间的经济力量对比关系和支配世界经济的权力分配状况。
  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变化动因不同的世界经济格局,是由于各经济大国之间的相对经济实力、相互关系以及他们对世界市场占有情况的变化而形成的。贯穿其中并作为其基础的是大国经济实力对比的变化。具体说来有以下几点:
  第一、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的作用。世界经济一体化规律,说到底是价值规律的一种体现,它是通过相互作用签订国际条约或协定,共同的行动准则,甚至通过部分国家主权的让渡,建立超国家的机构来实现的。
  第二、世界科技不断向纵深发展的作用。战后出现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使美苏垄断了许多高新技术,成为世界的经济的霸主。
  第三、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规律的作用。世界经济不平衡发展,是当代世界经济格局多极化、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多中心、国际经济关系多元化与区域集团化的客观依据。当代各种不同类型的国家经济与政治,都存在着不同性质与不同特点的发展不平衡。一些相对处于劣势的国家以“跃进式”方式在短时间内进入先进国家行列,从而引起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
  二、美国世界经济霸主地位的确立与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形成美国经济霸主地位确立的主要表现是:
  第一、在国际金融领域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制。“布雷顿森林协定”确定美元与黄金本位制双挂钩:一是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确认一盎司黄金等于35美元;二是其他各国货币与美元保持固定比价,建立固定汇率关系。
  第二、在国际贸易领域积极推行贸易自由化。1947年日内瓦会议签定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规定实行自由、无差别的原则,为战后美国对外经济扩张提供了便利,推动了国际贸易和世界经济的发展。
  第三、推行一系列“援助计划”加强对世界各地区的控制。这种控制主要有:一是实施马歇尔计划,加强对西欧的控制和渗透;二是实施“道奇路线”,扶持日本;三是实施“第四点计划”,对亚非拉国家进行经济政治渗透。
  第四、对社会主义国家全面封锁,遏制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1949年11月,美国操纵英、法、意等15个西方国家成立了“巴黎统筹委员会”,严格控制向社会主义国家的出口,导致了东西方经济关系的隔绝。
  第五、大力发展新科学技术,保持在科技领域中的领先地位。美国作为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源地,战后初期几乎独占了所有科技新领域,垄断了核技术和电子技术,凭借在科技领域的优势,得以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维持其霸权地位。
  美国凭借自己的经济科技优势,领导建立了以自由贸易和自由兑换为主要内容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其形成的标志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的建立、关贸总协定的签署。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及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与实质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主要表现在:
  第一、提出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理论,加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合作与交往。两个平行世界市场的理论,是斯大林根据社会主义国家在西方国家的封锁、禁运下无法正常参与国际市场交往的情况下,求得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被迫提出的经济理论。
  按照这一理论所进行的集体自力更生的努力,有效地抵制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禁运,促进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随着东西方关系的缓和,这一理论又暴露出其理论上和实践中的缺点。
  第二、成立和扩展“经济互助委员会”。1949年1月建立的“经互会”其宗旨是:苏联与各成员国间进行广泛的经济合作,以抵制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与禁运,加快成员国的经济发展。这是战后最早出现的地区经济集团,也是战后初期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要方面。
  第三、积极推进与不同社会制度国家间的经济交流与联系。苏联、东欧、中国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改善了与周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经济政治关系,对西方遏制政策以沉重打击。
  两大经济集团在经济上的对峙主要集中在经济 “封锁”与“反封锁”的斗争上,实质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集团与资本主义经济集团之间的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