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第三章> 第一节 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第一节: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一、战后两极格局的形成和演变

  国际政治格局是指活跃于国际舞台上的主角国家和各种政治力量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样式和规模。它决定了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主要内容。国际政治格局寓于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母体之中,它是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骨干内容和重要组成部分。国际政治经济体系有着深刻的内在联系,并按照一定的规律运动,这种内在联系的具体体现是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国际政治基本格局的变化反映着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变化和发展。

  二、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和作用
  雅尔塔体制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客观的历史进程。在二战后期,美、苏、英三国为了各自的利益,曾对结束战争、处理战争遗留问题及维护战后和平进行过讨论,通过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为战后设计了一幅世界秩序的蓝图,他们之间背着中国、波兰等国家达成了一系列的协议和谅解,为雅尔塔体制形成打下了基础。
  其主要内容是:

  (1)对德国必须彻底击败;消灭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惩办战犯,拆除一切军事设施,建立民主政治;经济上消灭其作战潜力,迫使德国赔偿盟国所受的损失;德国实行四国分区占领,成立对德管制委员会。
  (2) 在波兰应恢复其独立主权,成立波兰政府,并商定解决波兰边界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3)美英同意苏联提出的参加对日作战条件;满足苏联收回南库页岛、取得千岛群岛、外蒙古独立、把中国的大连港国际化、旅顺港租借为苏联海军基地、长春铁路由中苏共管;苏联承认美国对日本的控制以及在中国的利益。
  (4)决定成立联合国和解决战后国际问题的一些国际机构,并确定了解决国际事务的一些重要原则。
这是三大国妥协的产物。
  雅尔塔体制的作用:二战后美苏二极为中心两大集团对峙的格局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雅尔塔体制是指美国苏联两个大国安排战后世界,划分势力范围,既为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奠定了基础,也为后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夺世界霸权开了先河。
  雅尔塔体制的实质,是美、英、苏三大国根据各自的实力和利益规定的势力范围,谋求战后在均衡的基础上进行合作的体制。这个体制对于战时三大国的合作,尽快结束战争以及解决战争遗留问题都有积极意义,它粗略地勾画了战后的国际政治格局,规定了战后苏联与美英等国军事力量所及的地方就构成了东西方的分界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和平民主的原则,表明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它所体现的东西方关系和美苏对抗,是战后国际政治格局的核心和主要标志。但它毕竟是三大国强权政治的产物,一些国家特别是中国的民族利益受到了损害,这是值得批判的。
  三、两极格局的形成
  帝国主义阵营的形成美国成为世界霸主。在政治上,以遏制苏联为旗号,抛出了杜鲁门主义。在经济上,为了控制西欧,将西欧纳入“共同抗苏”的阵线,推行马歇尔计划。
  在军事上,为了同西欧共同对付苏联,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在外交上,为了在不发达国家和地区排斥老殖民主义、防止苏联势力侵入,提出“第四点计划”。苏联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的恢复和推行和平的对外政策。在政治上,于1947年9月成立欧洲九国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在经济上,于1949年1月成立了“经济互助委员会”。在军事上,于1955年5月成立了“华沙条约组织”。在亚洲:中国、朝鲜、越南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并同苏联分别签订了互助友好同盟条约。在这个时期,国际政治格局的特点:一是各国以意识形态为界标,把整个世界划分为两大阵营;二是这两大阵营相互为敌,不相往来。其演变大致经历三个世界格局式样和东西南北关系格局式样阶段。
  70年代前后三个世界的格局式样:
  1、苏联推行霸权主义,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2、西欧日本独立倾向增强,帝国主义阵营分化;
  3、第三世界的兴起和团结;
  欧洲经济共同体的成立和壮大,说明西欧要在政治经济领域联合起来,成为美苏争霸中的一角,而不是美国附庸。这种情况最明显地表现在戴高乐主义的出现和勃兰特实行的新东方政策上。
  由于以上起因,其结果使这个时期的国际政治格局具有了新的特点:一是霸权主义取代帝国主义成为世界的最大危险,二是两大体系和两种制度的对立退居次要地位,三是世界各国以安全利益为基点全面对抗。
  这些新情况的出现,说明国际政治格局又有了新的变化,这就是说在三个世界格局式样的基础上,东西矛盾、南北矛盾突出了。
  80年代前后的东西南北关系格局式样:1、中美建交、中苏关系解冻,以对话代替对抗的大三角关系形成;
  2、欧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力量;
  3、世界性的经济问题突出。
  四、两极格局的终结两极格局的终结有三个原因:
  第一、 苏联国内政策的根本转向
  苏联国内政策的根本转向,促成了苏联的解体。提出“革新”社会主义的口号,推行一条“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路线,使改革逐步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放弃了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和政治多元化。在这种政策的指导下,苏联形势急转直下,国内经济、政治、民族三大危机愈演愈烈。
  第二、 苏联对东欧政策的根本转向
  一方面苏联不再是东欧“自由化”的任何障碍,反而成为这种“自由化”的积极支持者。东欧的演变反过来又加剧了苏联的演变,削弱了苏联的国际地位,使苏联失去了雅尔塔体制下在欧洲分得的势力范围。
  第三、 苏联对美国政策的根本转向
  美苏关系的根本性缓和,促成了两级格局的终结。所谓根本性缓和,就是说苏美的这次缓和带有结束冷战冲突的性质,不像前两次缓和带有争夺优势的性质。
  两极格局终结的主要原因是世界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世界主要政治力量之间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实力消长变化所致。两极格局的终结,是以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为标志的,是苏联东欧一极的塌陷造成的。
  1989年东欧剧变,不仅改变了东欧国家的性质和发展方向,而且导致了1990年经济互助委员会和华沙条约组织的解散,两个德国的统一,雅尔塔体制欧洲部分崩溃。1991年苏联解体,不仅作为超级大国的苏联已不复存在,而且最后完成了两极格局的解体过程。
  
  

上一页  <<  1  2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