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第六章>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政治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政治

  一、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道路战后新独立的亚非拉民族国家,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发展道路可供选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选择了资本主义道路是由这些国家的国内条件和当时的国际环境决定的。从国际环境来看,一方面,第二次世界大战极大地削弱了英、法等老牌殖民主义国家,使它们无法再继续维持直接的殖民统治,但又不愿意完全放弃长期享有的殖民权益。所以,它们在政治上作出极大的让步、被迫交出殖民地主权,允许这些国家独立,又不愿意彻底清除殖民势力,诱迫新独立的国家接受它们的某些条件;在经济上为了同社会主义阵营展开争夺,扶持这些国家发展经济,极力把这些新独立国家留在资本主义体系之内,使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另一方面,一度兴旺发展的社会主义后来遇到挫折,原有的社会主义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尤其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不仅没有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显示,反而败坏了社会主义的声誉,这就使得许多发展中国家不得不重新作出选择。
  从国内环境来看,主要原因有三个:
  第一,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资产阶级占优势,无产阶级力量比较薄弱。
  第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资产阶级具有强烈的反对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传统和要求,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意识,在一定时期内,作为一种新的先进的生产力的代表,能够致力于维护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反映了本国人民的一些共同愿望和要求,因而能够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第三,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原有的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落后的小农经济、奴隶主经济和封建经济十分普遍,占有重要的甚至是统治地位。这些国家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也是一种历史的进步,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的。
  从国际环境看:
  第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削弱了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它们通过改变统治手法和策略,承认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独立,鼓励和支持这些国家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第二,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对选择资本主义道路的发展中国家提供大量的经济援助,促进了这些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第三,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弊端的显露,削弱了社会主义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二、发展中国家政治制度的演变 从国体上看,主要由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和前资本主义制度。从政体上看,主要有西方共和制政体、传统君主制政体和军人政权。还有政教合一制和党政合一制等。
  发展中国家由于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其政治制度自然也是各不相同。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议会共和制。它基本上仿效西主民主政体,实行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离,是一种以议会为国家活动中心,政府对议会负责的政体。二是总统共和制。这是美国式的政体,其特点是总统由全国直接或间接选举产生,掌握国家最高行政实权。三是君主制。这是以君主(国王、苏丹等)为国家元首的政权组织形式,其特点是国家权力由君主一人行使。四是君主立宪制。既有国王,又有议会和宪法的政权组织形式。五是酋长制。这是以酋长、部落领袖为国家元首的政治制度。六是军人政权。这是军人掌权的军事专制政治制度。
  三、发展中国家政治发展的成就和历程 政治发展的成就主要表现在:
  第一,政治上摆脱殖民统治,获得民族独立和解放,成为国际舞台上主权独立的国家;
  第二,它们在不断探索着与本国国情相适应的发展模式和道路;

  第三,政治参与的民主化程度不断提高;
  第四,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实行了正确的民族政策,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正在形成;
  第五,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政局稳定,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发展中国家政治的发展是艰难曲折的,原因是:
  1、原有国体和政体未必适合本国国情;
  2、超级大国的争夺,制约第三世界政治的发展;
  3、西方国家民主价值观念影响;
  4、国内政策的失误;
  5、内在宗教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