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学习 > 第七章 > 第二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第二节 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原则

  一、 和平与发展是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维护和平,促进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维护世界和平,谋求人类的共同发展与繁荣,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也是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目标。
  第一: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维护中国与周边国家之间的和平环境。
  第二:积极参与建立国际新秩序。
  第三:积极裁减军队,以显示我国维护世界和平的诚意。
  二、独立自主是外交政策的根本原则 独立自主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判断国际事务是非曲直的标准,就是看它是否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和促进世界经济的共同繁荣。反对任何国家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我们,反对强权,强调国家不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有自己的主权,都应平等对待。
  独立自主是中国对外政策的根本原则
  80年代以来,我们在全面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赋予了独立自主原则以新的内容,那就是不结盟,是真正的不结盟。中国不同任何一个大国结盟或建立战略关系,不支持任何一方反对另一方,不以意识形态划线。对一切国际问题都根据其本身的是非曲直来决定自己的态度和政策。
  80年代初,中国提出不与任何大国结盟的外交战略,使外交政策中的独立自主旗帜更加鲜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中国不迁就于一时一事,不为任何大国压力所左右,不从拿原则做交易,而是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从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各国友好合作,促进世界经济繁荣,维护中华民族利益的角度出发,独立自主地做出外交判断和采取相应的对策。
  三、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即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五项原则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的新发展和新贡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是反对侵略和扩张,维护国家的独立自主权利。五项原则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不可分割,是一个崭新的、公正的国际关系准则。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为众多国家和国际文件所接受和遵循,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最好方式。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处理同一切国家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政府倡导的,并用以指导自己同各国发展正常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建立平等、友好的国际关系的根本保证。各个国家的友好交往必须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只有国家之间的平等交往才会有互利,互利是平等的真实体现。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是一切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实现各国之间和平共处。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意义在于:第一,它符合当今世界各种不同社会制度并存的时代特点,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追求平等,向往和平的美好愿往;第二,它符合各国人民反对强权政治、霸权主义,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共同心理要求;第三,它符合世界各国之间在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相互依赖、共同发展的趋势。由于具有如此广泛的国际意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一提出,就受到大多数国家的欢迎和响应,它不仅是中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而且是当今国际社会公认的指导国与国之间的关系的普遍准则。

  四、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 中国与第三世界有着共同的遭遇,面临共同的发展任务 。中国遵循“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同第三世界国家发展经济技术合作。
  80年代以来,中国对第三世界工作的重点,是支持第三世界国家提出的发展民族经济、
  谋求改善南北关系、发展南南合作和改革国际经济旧秩序、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中国在同第三世界国家的交往中,平等相待,从不以大国自居,不干涉别国内政,尊重它们独立自主地决定自己的内外政策。中国政府主张第三世界国家加强团结,通过友好协商和平解决彼此之间的争端,反对外部势力的插手和干涉。

  五、对外开放是一项基本国策 对外开放是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我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政策,既向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开放,又向社会主义国家开放,也向民族主义国家开放。不仅在物质文明建设中对外开放,也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对外开放。
  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结合的精神贯穿在中国对外政策的各项原则之中。

  第三节: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
  一、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强力量
  1、新中国的成立揭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最早打破了雅尔塔体制,改变了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

  2、综合国力的增长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使中国成为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力量;
  3、战后以来,中国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为维护和平,制止战争曾经进行了坚决的斗争。

  4、中国以联合国为讲坛,为维护和平、制止侵略、防止冲突及和平解决争端进行了不懈努力。
  二、中国是捍卫第三世界利益的中坚力量
  1、中国把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和合作作为其对外政策的立足点,把维护第三世界的利益作为应尽的国际义务; 2、坚决支持第三世界国家为建立国际新秩序、谋求改善南北关系、发展南南合作和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3、中国支持第三世界的改革要考虑第三世界国家的利益。
  三、中国是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力量
  1、中国对外贸易和整个经济的发展,会大大增强中国这个巨大的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吸收能力。2、中国属于发展中国家,人均国民收入还很低。中国发展与否直接牵动着世界的稳定;3、中国越发展,同世界各国的联系就越紧密。

  四、中国的对外关系

   1、中美关系:增进合作,减少对抗;2、中俄关系:面向21世纪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俄关系是好朋友、好邻居、好伙伴的关系。中俄是领土毗连的两个大国,双方在相互关系上都采取了务实的态度。1996年4月叶利钦总统访华,双方发表了《中俄联合声明》,决定建立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双方提出了发展中俄关系的“世代睦邻友好,相互尊重信任,平等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繁荣”的方针。4月26日,中国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五国领导人在上海签署了《中、俄、哈、吉、塔五国关于在边境地区加强军事领域信任的协定》,这是亚太地区第一份政治军事协定,它不仅对促进中国与俄罗斯睦邻友好关系意义重大,而且必将对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产生深远影响。3、中日关系:前事不忘,后事之师;4、中欧关系:发展中的合作伙伴关系;5、中国与第三世界国家关系:全天候朋友关系。中国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应该是:平等而友好,互利而发展,求同而存异,团结而共进。具体来讲有以下四点:①中国是发展中国家的一员,现在也面临着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相同的任务和挑战;②在政治上,中国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维护独立和主权的正义斗争,主张国家不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一律平等;③在经济上,支持发展中国家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 振兴民族经济的努力,中国遵照“平等互利、讲求实效、形式多样、共同发展”的原则,发展与他们的经济合作;④在他们内部关系上,支持和促进他们内部的团结和合作,主张“以大局为重,以团结为重,以共同利益为重,采取克制态度,本着互谅互让、求同存异”的原则,通过谈判解决他们之间的纷争。
  五;“和谐世界”的外交理论与实践
  2005年4月,胡锦涛主席在参加雅加达亚非峰会的讲话中提出,“亚非国家应推动不同文明友好相处,平等对话,发展繁荣,共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系统地阐述了“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即“在政治上平等民主,经济上互利合作,文化上交流共进,通过国与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的传统与非传统安全挑战,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与共同发展。
  “和谐世界”理念与我国的外交根基独立自主以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脉相承的,增加了各类国家和各种力量之间积极互动的新要素。它是迄今我国提出的外交战略思想的重要延伸,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也涵盖了更多的普世价值,体现了十七大报告提出的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弘扬民主、和睦、协作、共赢的精神。传承了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的深厚底蕴。不仅使东方的优秀文化传统具有了现代化主义,也为探索新形势下的国际关系理论开辟道路。这一理念也初步勾画了有中国特色的新世界观体系。党的十七大报告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环保五个方面阐述了和谐世界的基本要素,涵盖了迄今陆续提出的新世界观、新安全观、新文明观以及新环境观,全面启动了中国建设软实力的进程。
  实践“和谐世界”的外交理念,要求中国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兴衰不同的发展道路。要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动建立和谐世界可以从周边国家和地区做起。在尊重各国的“不同”形成“和而不同”,最终构成一幅在尊重多样性前提下,各国共同致力于世界和平与繁荣的和谐图景。现阶段具体做到使大国关系良性发展,周边合作积极务实;全面巩固与发展中国家关系,履行国际责任,优先国际秩序,推动多元文化对话。政治上相互尊重,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经济上互利共赢,促进世界普遍繁荣;文化上加强交流,倡导世界多样性;安全上倡导持久和平,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建设一个美好的地球。

  六;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外交成就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中国从封闭半封闭状态走向全面开放,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三十年,是中国的综合国力,国际地位和影响显著增强的三十年,是中国闯过一道又一道艰难险阻,经受住各种国际风云变幻考验的三十年,同时也是中国在外交战线上不断开拓进取,取得辉煌胜利和中国外交理论实践和体制机制创新不断取得新进展的三十年。
  三十年外交成就主要表现在:科学判断国际形势,不断深化对世界多极化进程的认识,积极推动多极化趋势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方向发展。全面权衡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利弊得失,努力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互惠和共赢的方向发展。确定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战略策略方针,妥善应对各种国际风云变幻。强调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中国对外政策的内涵。形成完整的对外开放理论体系,并把对外开放确定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项基本国策。强调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划线,主张从国家战略利益出发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强调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础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发展模式多样化。积极倡导南南合作,推进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互利务实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始终做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坚定力量。进一步明确中国对外工作的总体布局,开展空前活跃的全方位外交。大力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在国际裁军、军控和防扩散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人权领域的国际交流、合作与斗争,促进国际人权事业的发展。确立党际关系“四项原则”,开创党的对外工作新局面。
  中国外交三十年来最大的贡献就是因势利导,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机遇期,为中国的发展营造了有利的外部环境,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政治上,随着中国不断融入国际体系,中国外交既坚持原则,又讲究策略,在维护国家主权的同时又积极推动多极化发展,成为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保证了改革开放不受外部干扰。经济上,中国积极开展经济外交,与大国、周边国家、发展中国家等全面发展经贸关系,引进大量外国资本和先进技术,同时为全球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安全上,中国外交为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以及促进国家统一大业作出巨大的贡献。在与各种分裂势力作斗争的过程中,中国外交灵活运用多种平台,在发展与各有关国家的双边和多边关系中营造了全球打击分离势力的态势,维护了稳定大局。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外交在理论方面也实现了重大创新,中国特色的外交理论正逐步形成和日益完善,强调利益与道德的平衡,其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道路的主旨日趋凸现。提出了与时俱进的国际合作观、维护和平的新安全观、利益均衡的国家利益观、积极主动的国际体系观、全局视野的内外统筹观、以人为本的外交价值观,为21世纪中国国际战略的完善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支持。
  经过三十年的积累和发展,中国外交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阶段的起点上,其面临的基本矛盾是:中国有形实力的不断增长和利益边界扩大,与现存的外部结构,特别是制度、规范和文化等软环境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与此同时还面临着如何将国际影响力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转化为现实的挑战,面临着在转型的国际体系中明确自身身份和定位的挑战,面临着成为一个成熟大国中需应对的全球性问题的挑战,面临着整合内外资源,理清和整合国内机制的挑战,面临着以非政府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社会力量的挑战,面临着发扬文化传统、顺应历史潮流及占据道德高地的挑战,如何总结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理念,赋予国际体系以一定的中国元素,增强中国模式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吸引力,都是中国外交未来需要面对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