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国环境刑事立法的状况
大约经历了三个阶段:
1、民法、行政法和刑法交互使用阶段(1979-1988年)
2、单行刑法和附属刑法补充使用阶段(1988-1997年)
3、刑法典修订实行阶段(1997年以后)
二、我国《刑法》中环境犯罪主要罪名及其刑事法律责任
刑法第六章第六节"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规定的14种罪名:
(1)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第338条)
(2)非法处置进口固体废物罪;(3)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第339条)
(4)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第340条)
(5)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6)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7)非法狩猎罪(第341条)
(8)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第342条)
(9)非法采矿罪;(10)破坏性采矿罪(第343条)
(11)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第344条)
(12)盗伐林木罪;(13)滥伐林木罪;(14)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第345条)
环境犯罪还包括以下几种罪名:
刑法第九章"渎职罪"规定的:
(1)违法发放林木许可证罪(第407条)
(2)环境监管失职罪(第408条)
(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第410条)
刑法第三章"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第六节规定的:
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第228条)
(一)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
1、犯罪客体
2、客观方面
3、犯罪主体
4、主观方面
5、罪与非罪的区分
6、刑罚适用
(二)非法处置或者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新《刑法》第339条规定的。包括两个罪名:
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三)破坏自然资源罪
新《刑法》第340条至345条分别规定了破坏水产资源、野生动物、土地、矿产和森林资源的刑事责任。包括:
(1)非法捕捞水产品罪(第340条)
(2)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
(3)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
(4)非法狩猎罪(第341条)
(5)非法占用农用地罪(第342条)
(6)非法采矿罪;
(7)破坏性采矿罪(第343条)
(8)非法采伐、毁坏珍贵树木或者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第344条)
(9)盗伐林木罪;
(10)滥伐林木罪;
(11)非法收购、运输盗伐、滥伐林木罪(第345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