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地资源的概念

土地是指地球陆地的表层。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是社会生产活动中最基础的生产资料。土地也是地球上的植物生长发育和动物栖息以及繁衍后代的场所。我国《土地管理法》所称土地,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各行政区域管理范围内的所有土地,按其利用类别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用地。

土地资源是指一切对人类具有利用价值的土地。由于人类对土地价值的认识在不断扩大,所以几乎可以将所有的土地都称为土地资源。

二、土地资源的特征

⑴土地资源具有固定性。

⑵土地资源具有整体性。

⑶土地资源具有生产性。

⑷土利资源具有限性。

⑸土地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三、我国土地资源

(一)基本状况

⑴土地类型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条件优越,

⑵山地多(66%),平地少,耕地比重小(10.4%),

⑶绝对数大(占世界土地的6.4%),人均数量少,

⑷薄地多(63%),好地少(37%),

⑸开发利用早,后备耕地少

(二)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⑴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导致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严重

⑵不合理的灌溉导致土地的盐渍化和潜育化

 ⑶环境污染和污水灌溉导致土壤污染和酸化

 ⑷生产和城镇建设大量毁坏和占用耕地

四、土地资源管理的主要法律制度

(一)土地权属制度

1.关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规定

2.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本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承包经营,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土地承包经营期限为30年。

(二)土地用途管制制度  

1.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管理法》规定,由国家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规定土地用途。

2.将土地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对其予以分别用途和管理。

3.对土地实行一系列的行政管制措施。

五、关于土地保护的措施

(一)关于保护耕地的规定

1、实行耕地占用补偿制度

2、实行耕地总量不减少措施

3、实行基本农田保护制度

4、节约使用土地,禁止闲置、荒芜耕地

5、鼓励合理开发未开发利用的土地

6、鼓励土地整理,防止土地破坏和污染,提高耕地质量。

(二)关于严格控制建设用地,避免乱占和浪费土地的规定

1、建立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审批制度

2、严格征地审批程序

3、实行土地有偿使用制度

4、严格控制乡(镇)村建设用地

(三)关于进行土地复垦,恢复土地功能的规定
 土地复垦,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采取整治措施,使其恢复到可供利用状态的活动。

1、土地复垦的对明是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

2、土地复垦的责任原则是"谁破坏、谁复垦"。

3、土地复垦应当充分利用邻近

6、国家鼓励生产建设单位优先使用复垦后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