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法律需要解释,法律的生命在于解释,刑法亦如此。要想使一部刑法典明确到不需要解释的程度,那只是一种幻想。刑法的解释"对于刑法而言,就像营养对于生物,至少可以延长其生命,使其适用成为可能"。学习、适用刑法典条文,无时无刻不在解释着刑法条文。刑法解释就是正义理念、刑法规范和生活事实的相互对用。

一、刑法的体系

(一)刑法的体系的含义

广义的刑法体系——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及其相互关系

狭义的刑法体系——指刑法典的组成和结构

(二)我国刑法典的体系

我国刑法分为总则、分则和附则三个部分。每一部分又分为章、节、条、款、项、段等层次。全文用统一的序号。

1、总则——是关于犯罪、刑事责任、刑罚的一般原理原则的规范体系。

第一章、刑法的任务、基本原则、适用范围。

第二章、犯罪——犯罪的一般原理(成立要件)。

第三章、刑罚——刑罚的一般原理(刑种、体系)。

第四章、刑罚的具体运用——量刑、行刑制度。

第五章、其他规定——刑法术语、名词的立法解释。

2、分则——是关于具体犯罪和具体法定刑的规范体系。

共分为十章,分别规定了10类犯罪:

A、危害国家安全罪;

B、危害公共安全罪;

C、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其中又分为八节小类罪;

D、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E、侵犯财产罪;

F、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其中又分为九节小类罪;

G、妨害国防利益罪;

H、贪污贿赂罪;

J、渎职罪;

K、军人违法职责罪。

3、条、款、项及其引用

(1).条 节或者没有节的章下设条,条是组成刑法典的基本单位,是表达刑法规范的基本元素。刑法典全部条文以统一的汉字序号编排,如第一条、第二条、第三百条……,不受编、章、节划分的影响。

(2).款 部分条下设款,款无编号,其标记是另起一行,形成一个新的自然段。有些条文设有多款,而有些条文仅规定一款。

(3).项 部分款或者不分款的条下设项。项是条或者款下设立的单位,其标记是另起一段以括号内的汉字数码编排。例如,刑法典第七十五条有四项,标记为(一)、(二)、(三)、(四)。

(4).条、款、项的引用。刑法条文采用条、款、项的结构是非常严谨的,不能随意更改,引用条文时必须绝对准确。

引用刑法条文时,不引编、章、节,只引条、款、项;条下有款有项的,称"第×条第×款第(×)项";条下仅一个自然段的,只称"第×条",不能称"第×条第一款"。同样,条下仅一个自然段且分项的,只称"第×条第(×)项",不能称"第×条第一款第(×)项"。例如,对于交通肇事罪,应当引用刑法典第一百三十三条,不能称第一百三十三条第一款。再如对于入户抢劫的,应当引用刑法典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项,不能称第二百六十三条第一款第(一)项。此外,引用条或者款时,不加括号;引用项时,要加括号。

(三)但书

法律条文中"但"或"但是"以下的部分,指出本条文的例外或限制。

但书主要有以下情况:

1、与前段意思相反;如刑法第13条

第十三条 【犯罪概念】一切危害国家主权、领土完整和安全,分裂国家、颠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推翻社会主义制度,破坏社会秩序和经济秩序,侵犯国有财产或者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权利,以及其他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法律应当受刑罚处罚的,都是犯罪,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2、前段意思的例外,如刑法第8条;

第八条 【保护管辖】 外国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或者公民犯罪,而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可以适用本法,但是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除外。

3、对前段意思的限制,如刑法第73条;

第七十三条 【缓刑考验期限】 拘役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二个月。

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限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是不能少于一年。

缓刑考验期限,从判决确定之日起计算。

4、对前段意思予以补充,如刑法第37条;

第三十七条 【非刑罚处罚措施】 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可以免予刑事处罚,但是可以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予以训诫或者责令具结悔过、赔礼道歉、赔偿损失,或者由主管部门予以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

二、刑法的解释

刑法的解释——是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

(一)刑法解释的意义

解释的意义是(1)规范、指导刑事司法;(2)弥补刑法立法欠缺;(3)促进刑法立法完善;(4)实施刑法宣传教育;(5)繁荣刑法理论。简言之就是以便准确无误地理解刑法规定和刑法精神。

(二)刑法解释的效力

以解释的主体或者解释的效力为标准,可分为立法解释、司法解释和学理解释。

1、立法解释:指由国家立法机关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所作的刑法解释。刑法实施中,司法机关发生分歧,立法机关出面解释。如对第93条第2款的解释,"其他依法从事公务的人员"包含不包含农村村民委员会的成员。

2、司法解释:指由国家最高司法机关依据法律的授权对刑法规定的含义所作的说明。

在我国是指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作的解释。凡涉及审判过程中应用法律问题,由最高人民法院负责解释。凡涉及到检察业务适用法律时,由最高人民检察院负责解释。有时,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为了协调意见,对刑法具体应用中的问题共同进行解释,实践中称为"联合解释"。例如,2002年3月15日公布,2002年3月26日起施行的法释[2002]7号《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确定罪名的补充规定》。

以上两种解释都是有效解释,但两者解释的效力不同。发生冲突时,后者无效。

3、学理解释:指由未经国家立法机构授权的机关、单位、社会团体、学术组织以及专家学者个人对刑法所作的解释。

例如,通过刑法典释义、刑法教科书、刑法学论文、专著、学术讲座等对刑法所作解释,均属学理解释。

这种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它可以推动刑事立法和司法,为立法提供理论支撑、为司法提供参考。

(三)刑法解释的方法

按解释方法的不同,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和论理解释

1、文理解释:指从刑法条款用语的语义及通常使用式出发来说明刑法规定含义的解释方法。

《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的解释》将刑法典第三百一十三条中的"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解释为"人民法院依法作出的具有执行内容并已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和"人民法院为依法执行支付令、生效的调解书、仲裁裁决、公证债权文书等所作的裁定",即采用了文理解释方法。

2、论理解释:指参酌刑法产生的原因、理由、沿革及其他相关事项,按照立法精神,阐明其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常见的论理解释是扩大解释、限制解释和当然解释等。

第一,当然解释。即刑法规定虽未明示某一事项,但事物属性的逻辑推理将该事项当然地解释为包括在该规定适用范围之内的解释方法。

当然解释有正意与反意之分。正意的当然解释如,刑法典第一百○九条第二款规定"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工作人员"犯叛逃罪的,应当从重处罚,由此可知,"掌握国家秘密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本罪的,更应当从重处罚。反意的当然解释如,刑法典第十一条规定:"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从中可以得出,不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不得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第二、限制解释。限制解释是指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比刑法真实含义广,于是对字面含义加以限制,使之符合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 例如,将刑法典第二十条第三款中的"行凶"限定为"严重的行凶,即可能造成重伤、死亡的行凶",这是一种限制解释。

第三,扩张解释。扩张解释是指刑法条文的字面含义比刑法真实含义窄,于是扩张字面含义,使其符合刑法规定真实含义的解释方法。

例如,对刑法典第一百一十六条中的"汽车"的含义,多解释为包括作为交通工具使用的大型拖拉机。这是一种扩张解释。

一般认为,扩张解释不能超出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否则,便是类推解释,有违罪刑法定原则。

1、①立法解释是由立法机关作出的解释,既然立法机关在制定法律时可以规定"携带凶器抢夺的"以抢劫罪论处,那么,立法解释也可以规定"携带凶器盗窃的,以抢劫罪论处"。②当然,立法解释毕竟是解释,所以,立法解释不得进行类推解释。③司法解释也具有法律效力,当司法解释与立法解释相抵触时,应适用新解释优于旧解释的原则。④不过,司法解释的效力低于立法解释的效力,所以,立法解释可以进行扩大解释,司法解释不得进行扩大解释。关于上述四句话正误的判断,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第①句正确,其他错误

B.第②句正确,其他错误

C.第③句正确,其他错误

D.第④句正确,其他错误

2、根据《刑法》第一百一十一条的规定,为境外的机构、组织、人员非法提供国家秘密或者情报的,构成犯罪。司法解释将其中的"情报"解释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尚未公开或者依照有关规定不应公开的事项"。这一解释属于下列何种解释?

A.补正解释

B.当然解释

C.反对解释

D.缩小解释

小结

1、刑法的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刑法的各种渊源和相互关系。狭义上是指刑法典的组成与结构。

2、刑法解释即对刑法规范含义的阐明,正式的刑法解释具有法律效力,主要包括立法解释和司法解释;非正式的刑法解释不具有法律效力,主要是指学理解释。依解释方法,刑法解释可分为文理解释与论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