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刑法的犯罪主体主要包括自然人犯罪和单位犯罪。其中,自然人犯罪具有普遍性,而单位犯罪不具有普遍性。学习犯罪主体对于学好刑法学有很重要的意义。

一、概念:

犯罪主体是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和单位。

(一)自然人主体是指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并且依法应当负刑事责任的自然人。

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构成要件

1、犯罪主体必须是有生命力的自然人。

2、犯罪主体必须达到法定年龄。

3、必须具备刑事责任能力。

(二)单位主体具备刑事责任能力,实施了刑法分则明文规定可以由单位构成犯罪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

1. 依法设立的单位(公司、企业、事业单 位和机关团体)。

2. 为了单位的利益(非个人利益)。

3. 以单位的名义。

自然人主体是我国刑法中最基本的犯罪主体,具有普遍性。

单位犯罪不具有普偏性,只有部分犯罪可以由单位犯罪。单位犯罪的范围,以刑法分则规定的为限。

注:

盗窃罪的主体只能是自然人,走私罪的主体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

二、犯罪主体的意义

1、区分罪与非罪

2、区分此罪与彼罪

3、影响量刑轻重的重要依据

小结

由于犯罪主体在犯罪构成中占有重要地位,学生必须准确掌握自然人犯罪主体的概念和单位犯罪主体的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