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资料
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又称犯罪客观内容、犯罪客观因素,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犯罪客体)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简言之,它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内容和地位
(一)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
又称犯罪客观内容、犯罪客观因素,是指刑法规定的、说明行为对刑法所保护的社会关系(即犯罪客体)造成侵害的客观外在事实特征。简言之,它是刑法规定的构成犯罪的客观外在表现。
(二)客观方面的内容
具体表现为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和危害结果,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犯罪的特定时间、地点、方法、工具、手段等。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要件
以是否为构成犯罪必备为标准,这些内容可分为必备要件和选择要件。必备要件指一切犯罪构成在客观方面都必须具备的要件,即危害行为。选择要件指并非每一犯罪在客观方面都必备的内容,而只是某些犯罪的必备内容。例如,犯罪对象、危害结果,及犯罪的特定时间、地点、方法、工具、手段等。
(四)犯罪客观方面的地位
在犯罪构成中,犯罪客观方面处于核心地位,它既是连接犯罪主体与犯罪客体的纽带,也是认定犯罪主观方面的惟一客观依据。犯罪活动可以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前者是有意识、有意志的思维活动,亦可称之为形成犯罪心理的活动;后者是将主观犯罪心理活动外化,即将犯罪付诸实施,这就要求表现为某种特定的危害行为。二者紧密联系,为任何犯罪构成所不可或缺。
二、犯罪客观方面的特征
(一)客观性
指犯罪活动是人的犯罪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能被人们所直接感知。行为人的主观罪过,只有通过外化为危害行为时,才可能认定其为犯罪。现代各国刑法都禁止"主观归罪"、禁止惩罚思想犯。只有在主观罪过通过外化成为不依人们意志而存在的客观范畴时,才能对其定罪。
(二)具体性
刑法规定的犯罪客观方面内容,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包括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等,每一方面的内容都是具体的。例如,客观方面的危害行为是行为人的具体的身体动静,犯罪对象是危害行为所作用的具体的人和具体的物,犯罪的特定时间、地点、方法(手段、工具)等就特定的犯罪而言,也总是具体的。
(三)多样性
犯罪客观方面的内容复杂、多样。犯罪客观方面包括危害行为、犯罪对象、危害结果等多方面的内容,且每一方面的内容又是多种多样的。刑法典分则条文所规定的罪状的多样性集中表现了犯罪客观方面的多样性。刑法典分则规定的种种具体犯罪,在犯罪客观方面各有其特殊性;没有任何两罪的外在表现形式完全一样。
(四)法定性
构成犯罪的各种客观内容必须是刑法规范明确规定的。犯罪通过各种各样的客观外在的事实予以表现,但并非犯罪表现出来的任何客观、外在的事实,都是构成犯罪的客观方面。只有那些刑法规范明确规定的、能够充分表现危害行为的社会危害性质及其程度的客观事实,才是构成犯罪必须具备的客观方面。在刑法典分则条文中,犯罪客观方面作为罪状的主要内容表现出来。犯罪客观方面的法定性,是罪刑法定原则在犯罪构成中的重要体现。
三、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
(一)有助于区分罪与非罪
如果不具备犯罪构成的客观方面,尤其是不具备危害行为这一最基本的要件,就失去了构成犯罪和承担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二)有助于区分此罪与彼罪
刑法典中此罪与彼罪的区分,有的主要以犯罪客体或者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不同为标准,有的则主要以犯罪客观方面不同为标准。许多犯罪在客体要件和主观要件上是相同的,在主观方面也是相同或者基本相同的,因此,区分它们应主要基于犯罪客观方面的不同。
(三)有助于正确分析和认定犯罪的主观方面
考察犯罪的客观内容,可以为正确地判定犯罪主观罪过、动机、目的等内容,提供可靠的客观基础。犯罪主观罪过具有内在性、隐蔽性,犯罪客观方面则具有外在性、直观性。犯罪主观方面支配犯罪客观方面,犯罪客观方面是犯罪主观方面的外化,犯罪意图只有通过危害行为才能实现。因此,通过对行为人客观外在活动的考察,可以确定行为人的主观状态。尤其在案发后,行为人为逃避或者减轻罪责不愿真实供述自己的犯罪意图时,更应全面深入地考察犯罪客观方面以认定行为人的犯罪意图。
(四)有助于正确量刑
1、就不同的犯罪而言,法定刑轻重不同的重要依据之一,是由于犯罪客观方面不同进而影响到它们的社会危害程度不同。
2、就同一种犯罪而言,从立法上看,刑法往往把是否具备某种危害结果作为加重处罚的根据。
3、从司法实践中看,同一种犯罪可能因实施的方式、手段以及时间、地点、条件的不同而量刑有所不同。
小结
本节主要讲述的是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内容、地位、特征和意义。客观方面的特征主要有客观行,具体性,多样性和法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