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项选择题
1、刑法意义上的因果关系是指( )
A.客观行为与主观心理态度之间的联系
B.客观方面要件与主观方面要件之间的联系
C.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的联系
D.行为与结果之间的联系
2、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
A.表面关系 B.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C.一般联系 D.普遍联系
3、下列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的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
A.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B.因果关系是确定刑事责任的唯一依据
C.因果关系是解决刑事责任的主观基础
D.因果关系是体现主客观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的主要依据
4、危害社会的结果在犯罪构成中的地位是( )
A.一切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B.某些犯罪构成的必要要件
C.任意犯罪构成的选择要件
D.只能作为量刑情节考虑
5、在以下情况中,危害行为方面具有刑法意义的是:( )
A.甲某因精神病发作用刀砍死了自己的丈夫
B.仓库保管员甲某被歹徒捆绑并堵住嘴,眼看歹徒偷走巨额物质
C.甲某梦游中打伤了夜晚赶路的行人
D.甲某在公共汽车上秘密窃取邻座的钱包,内有人民币2000元
6、不作为犯罪中行为人的罪过形式是:( )
A.可能是过失 B.不可能是过失
C.只能是故意 D.不可能是故意
7、下列犯罪中,只能由不作为方式构成的犯罪是( )
A.诬告陷害罪 B.遗弃伤病军人罪
C.强制猥亵妇女罪 D.破坏交通工具罪
简答题
1、如何理解我国刑法中的危害结果
2、如何理解刑法中危害行为
3、试述我国刑法对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1.C 2.B 3.A 4.A 5.D 6.A 7.B
简答题:
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和有关的刑法原理,刑法意义上的危害结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所谓广义的危害结果,是指行为人的危害行为所引起的一切对社会的损害.广义的危害结果有两种分类:
(1)直接结果和间接结果。直接结果,是指由危害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不存在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中介。间接结果,是指由危害行为所直接造成的侵害事实,它与危害行为之间存在独立的另一现象作为联系中介。
(2)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和非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是指刑法分则条文规定的,成立某种具体犯罪既遂必须具备的危害结果。非构成要件的结果,是指危害行为引起的犯罪构成要件以外的,影响行为的社会危害性程度大小的危害结果。所谓狭义的危害结果,是指作为犯罪构成要件的结果,通常也就是对直接客体所造成的损害。从司法实践中定罪的实际需要出发,狭义的危害结果可以被进一步分为有形的,可以具体测量确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和无形的,不能具体测量确定的非物质性危害结果。物质性危害结果,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物质性变化的危害结果。非物质性危害结果,是指现象形态表现为非物质变化的危害结果。
2、危害行为,是指表现人的意志或者意识,危害社会的行为。根据上述定义,危害行为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危害行为是在法律上对社会有害的行为。其次,危害行为是在行为人的意识和意志支配下的行为。因为只有这样的危害行为,才可能由刑法来调整并达到刑法调整所预期的目的。由于危害行为是意识和意志的产物,因此人的无意识和无意志的身体动静,即使客观上造成损害,也不是刑法意义上的危害行为,因而不能认定这样的行为构成犯罪。刑法中的危害行为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刑法理论将繁多的危害行为概括为两种基本形式,即作为与不作为
3、我国刑法关于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规定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形,反映了危害结果在不同犯罪中的不同意义:
(1) 以对直接客体造成损害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犯罪既遂的标准。如故意杀人罪以被害人的死亡为既遂的标准;盗窃罪,诈骗罪,敲诈勒索罪等以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为既遂标准,如果实施上述犯罪而没有发生特定结果的,只能构成犯罪未遂
(2) 以发生了严重的物质性危害结果作为罪与非罪区分的标准。如我国刑法中所有的过失犯罪,都要求造成严重的法定后果才能成立。
(3) 以发生某种特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的危险性作为犯罪既遂或者构成犯罪的标准。如刑法的116条规定,破坏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足以使火车,汽车,电车,船只,航空器发生倾覆,毁坏危险,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就构成破坏交通工具罪的既遂
(4)以物质性危害结果的轻重作为适用轻重不同的法定刑幅度的标准。如刑法第234条规定的故意伤害罪,就是根据伤害的结果分为一般伤害,重伤害,致人死亡和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四种情况,并分别规定了轻重不同的量刑幅度。
所以由此可见,法定的物质性危害结果的有无和轻重,是决定和反映行为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它在我国的刑事法制中对于定罪量刑有非常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