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答题

1、简述犯罪预备的概念

2、简述犯罪预备有特征:

3、简述犯罪预备的表现。

4、简述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区别

5、简述对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6、杨某与张某积怨较深,杨某伺机报复张某。一日,杨某得知张某一人在家,便身带匕首准备前往张家杀害张某。途中,杨某突然腹部疼痛难忍,返归自家。杨某的行为是()。

A.犯罪中止

B.犯罪预备

C.犯罪未遂

D.非犯罪行为

选择题

7、某甲与某乙有仇,欲寻机报复。一日某甲知某乙一人在家,便携匕首前往。途中遇联防人员巡逻,某甲深感害怕,折返家中.某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构成犯罪

8、洪某非法种植罂粟,在收获前响应政府号召,自动将罂粟铲除。对洪某( )

A.应当从轻处罚

B.应当免除处罚

C.可以免除处罚

D.可以减轻处罚

9、关于故意犯罪形态,下列哪种说法是错误的()

A.故意犯罪形态只存在于故意犯罪中;

B.间接故意不可能有犯罪预备,未遂,中止形态

C.对过失犯罪而言,只有犯罪成立与否的问题,没有既遂未遂的问题

D.在犯罪预备阶段只能出现犯罪预备形态,不可能出现犯罪中止形态

10、下列有关犯罪预备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既可以是为了自己实行犯罪而预备,也可以是为了他人实行犯罪而预备

B.实施预备行为后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着手实行的,属于犯罪预备

C.犯罪预备阶段的行为既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也可能成立犯罪预备

D.对于预备阶段的中止犯,除了适用中止犯的规定减免刑罚之外,还应同时适用预备犯的减免规定

 

答案:

1、刑法第22条第1款规定:"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据此,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实行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但由于行为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能着手实行犯罪的形态。

2、(1)主观上为了实行犯罪

(2)客观上实施了犯罪预备行为

(3)事实上未能着手实行犯罪

(4)未能着手实行犯罪是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

3、 (1)准备工具

(2)制造实行犯罪的客观条件

(3)制造实行犯罪的主观条件

4、(1) 犯意表示一般是指以口头、书面或者其他方法,将真实犯罪意图表现于外部的行为。

(2) 犯罪预备行为与犯意表示的本质区别在于:犯罪预备行为是准备工具、制造条件、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的行为,或者说是实现其犯罪故意的行为,已经对法益构成了威胁;而犯意表示并没有为实行犯罪起促进作用,只是单纯流露犯意的行为,不是实现犯意的行为,没有对法益构成威胁。

5、对预备犯,未遂犯和中止犯的处罚原则。 对于预备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对于未遂犯,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免除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减轻处罚。

6-9:BACD 10: A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