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18年,隋太原留守李渊(唐高祖)趁隋末大乱攻入长安,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唐,隋亡。此后,李渊、李世民父子经过七八年征战,先后荡平隋末起兵造反的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李密、梁师都、刘黑闼等各路群雄,重新统一了中国。公元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发动"玄武门政变",杀太子李建成,逼李渊退位,夺取皇位,次年改元贞观。太宗文韬武略,从善如流,讲求法制,与魏徵、房玄龄等贤臣一起造就了著名的"贞观之治"。自高祖至太宗,上承隋《开皇律》,因时损益,法制已趋完备。其后,自高宗、武后,至于玄宗,法制代代相因并不断完善,蔚成中华法系礼法合一法制之大观。其后直至唐末,随着政治衰微,法制逐渐废驰,但大致沿袭基本框架,无大更改。盛唐法制并为其后的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五个朝代大致沿袭,以迄于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