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秋审定案的标准
秋审缓、实有一定不移之成法,而又当合时、地以相参,所谓"惟齐非齐",并行不悖也。即如僧道杀人与私铸钱文二项,当(乾隆)三十三、三十四年间,多入情实;不过三四年,犯者渐稀,仍复入缓。又如回民之案严于陕甘,抢夺之案严于咽匪,械斗之案严于八蛮,牛马之案严于蒙古,斗杀之案严于新疆,近日(乾隆五十年前后)江海窃盗严于粤省。窝、窃、赎、赃之案,皆因地制宜,久则必变。
2、清朝的刑讯
清朝法律允许的刑讯方式有掌嘴(用手或竹制、皮制的专门器具抽打耳光)、竹板及藤条拷打、夹棍、拶指,以后又有"压杠"(在下跪的受刑人腿弯处放置木杠,由行刑人站上去猛踩,进一步发展的形式是在膝盖下放置木楞板)、"跪链"(使受刑人跪在盘起的铁链上,进一步发展的形式是将铁链烧红)。清末则广泛使用"站笼",以木笼顶部方木板上的圆孔卡住受刑人脖子,迫使受刑人踮脚站立,时间长了即劳累而死。清末酷吏毓贤任曹州知府,两三个月内就站。死三百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