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政治关系概述
一、政治关系的含义与本质
1.政治关系的含义
政治关系是指从事一定政治活动的行为体之间,为了实现自身的利益,围绕国家政治权力而生成的一种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社会关系的总称,它是基于一定的生产关、经济关系基础之上的诸种社会关系的集中的综合的反映和表现。它包含着以下几个层次的内容:
首先,政治关系是政治行为体之间的相互关系。政治行为体主要有单个行为体和组织行为体两类。不论是单个的行为体还是组织行为体,他们都处在相互的关联中,他们既是政治行为的发出者,又是政治行为作用的承受者;既是政治关系的制造者,又是政治关系的对象。
其次,不同利益诉求是行为体之间发生政治关系的根本目的。政治关系就是各个行为体之间因利益而结成的一种复杂的特殊的社会关系。
再次,国家政治权力是政治关系的核心问题。政治关系就是政治主体为了对利益进行权威性的分配而围绕国家政权发生的相互关系。
最后,政治关系是基于一定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关系。人们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构成了一切社会关系的基础,所以,作为社会关系的一种形式,政治关系的基础也必然是经济关系、生产关系,它是这种经济关系的集中表现和综合反映。
2.政治关系的本质
政治关系是人类社会政治的本质内容,一切其他政治现象都是政治关系的外化和具体表现形态。政治关系的实质是利益,政治关系在本质上就是利益关系,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出发点,也是政治关系的归宿;利益是政治关系的基础,也是政治关系的根本内容,离开了利益,就没有政治关系可言,利益是政治关系的核心和纽带。
二、政治关系的特征
1.历史的客观性
政治关系的历史客观性是指,它首先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具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它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也不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永恒存在下去,它只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是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也将随着阶级的消亡而消亡。政治关系的这种历史性,归根到底是由决定政治关系的生产关系、经济关系的客观性所决定的。一定历史阶段中人们的政治关系,必然与这一历史阶段的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相适合,生产关系和经济关系决定着人们的政治关系。
2.具体的阶段性
所谓政治关系的具体阶段性指的是政治关系在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它都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总是与一定的经济关系相适应的。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不同,社会经济关系就会不同,从而决定了政治主体的不同。政治主体各自的地位不同,也就决定了政治关系的格局不同、形式不同,一句话,政治关系的性质也就不同。
3.复杂的目的性
政治关系的复杂性是指政治关系既有纵向关系,又有横向关系,既有各个政治行为体相互间的关系,又有每一个政治行为体内部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它往往呈现为一种纵横交错、内外重叠、盘根错节的网络性状态。政治关系的目的性则是指任何政治关系的形成或发生都有特定的目的——需要和利益。不同的政治行为体所诉求的利益是不同的,同一行为体在不同的时期的利益诉求也是不同的。政治关系的目的性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现出了复杂性,这种复杂性是由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1)是政治行为体的多元性决定的。(2)是由利益的多元性决定的。
4.时代的变动性
政治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政治关系随着社会发展阶段的不同,社会发展的程度不同,以及国内外的政治环境的不同而表现为不同的内容,即政治关系在变动中表现出了一定的时代特征。政治关系的这种时代的变动性是由影响政治关系因素的变动性决定的,如受经济关系的制约,受经济发展程度的影响,受国际政治环境的影响,受社会政治文化的影响等等。
三、政治关系的分类
1.阶级关系
阶级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它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阶级现象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又是生产力不发展的结果。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力发展后,出现剩余产品,产生了私有制,才形成了阶级。由于生产力不发展,使社会总产品不能充分保证人们普遍的富裕生活,这样,个人对优越生活的追求必然表现为一部分人借助其他手段对另一部分人的产品进行瓜分,这其实就是剥削。自从阶级产生后,主要阶级的利益冲突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就意味着阶级关系已成为社会整体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
考察阶级社会的阶级关系,一般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阶级的对抗关系(敌我关系)。(2)阶级的合作关系。(3)暂时的合作关系。(4)既合作又斗争的关系。
2.政党关系
政党是指特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集中代表,是由特定阶级的骨干分子在共同的政治纲领的指引下,为谋取和巩固政权而在政治活动中采取共同行动的政治组织。政党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政党政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主要表现形式。
由于政党是一定阶级或阶层利益的主要承担者和表达者,所以政党关系的性质和内容,取决于其所属的阶级或阶层之间关系的性质和内容。根据阶级关系,政党关系大体分为:(1)对抗关系。(2)竞争关系。(3)合作关系。
政党是现代政治中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和最重要的政治行为主体,政党制度是一个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党活动成为政治活动的核心构成,其关系也成为政治关系的核心部分。
3.公民之间的关系
公民,是指享有人身独立、自由的权利和义务的主体。作为一种政治行为体的公民只是近代以后随着资产阶级宪政革命的不断深入而逐步培育成长起来的。同时它作为一个历史范畴,与历史上出现过的“公民”、“臣民”有着本质的区别。公民对政治权力的关系主要有:(1)积极参与关系。(2)支持关系。(3)对抗关系。
公民与公民之间的关系,也离不开利益这个纽带,一般说,利益相同的公民会自觉不自觉地结成利益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的成员更多的是合作关系。作为政治关系的基本元素,公民之间的利益协调得好,其关系会协调和融洽,社会秩序就会安定,政治局势就会稳定。因此,注意协调不同公民及公民群体之间的利益,是每一个政治体系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
4.国际政治关系
民族国家作为一个统一的政治行为体,在同其他国家交往时,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关系,其中,追求本国本民族的利益是各国之间进行交往的纽带,因此,国家利益的问题是国际政治关系的驱动力,也是一切国际关系的主要内容。正如那句格言所说: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在当代,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问题的国内化和国内问题的国际化,国际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它既包括国家之间的双边、多边关系,又包括在国际范围内由全球性和区域性问题所引起的国家之间的、国际组织之间的、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等等。根据国际政治行为体在追求利益时彼此之间所发生的关系,我们把国际政治关系简单的分为:合作关系,冲突关系和竞争关系三类。
四、政治关系的结构
1.政治统治关系结构
政治统治是指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掌握政权的人们对他人的支配与控制,而政治统治关系结构则是在利益的争夺中形成的政治力量最强大的阶级,为了维护和巩固本阶级的利益和需求,通过国家权力对阶级实行强制支配和控制而形成的关系模式。政治统治关系是政治关系中最重要的关系,因为谁掌握了统治权(国家政权)谁就获得了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强有力的工具。
2.政治领导关系结构
政治领导指的是政府、政党、政治集团以及政治领袖等政治主体运用权力和权威,通过对政治客体施加政治影响力,确立社会政治生活的性质和目的,实现与政治统治相关的原则和方向。政治领导关系结构与政治统治关系结构作为利益实现的政治行为方式,前者居于从属地位,它是政治统治关系结构的派生物,而政治领导关系则是政治统治关系的基础,它是政治社会生活的必然要求。
3.政治联盟关系结构
政治联盟即某些不同阶级、阶层或政治组织、集团、个人为了某一特定的共同的政治目的,在政治活动中结成的合作同盟。政治联盟的基本特征表现为目的制约性和相对独立性。政治联盟结构则是指不同阶级、阶层或政治集团为了实现某种共同的政治目标,在政治活动中形成合作的关系模式。同政治领导关系结构一样,它也是政治统治关系结构的派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