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一 某高层写字楼地下三层,地基采用钻孔灌注桩基,基础底板由2根200cm宽、160cm高的承台梁和50cm厚的底板组成,柱网为6m×6m,顶板梁截面为80cm×80cm。现在地基已处理完毕,正进行基础底板施工。
要求
(1)监理工程师在施工过程中应重点进行哪些质量检查工作?
(2)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对用于工程的材料(水泥、砂石、钢筋、混凝土等)进行控制?
(3)一段时间后,基础底板表面出现裂缝,监理工程师应如何处理?
参考答案
(1)监理工程师应重点进行以下几个方面的质量检查。
1)施工过程中的旁站监督和现场巡视检查。混凝土的浇筑振捣质量事后难以检验,抽样也有其局限性,故监理工程师必须加强对现场的巡视、旁站监督与检查,及时发现违章操作,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应及时进行纠正和严格控制。
2)在施工过程中严格实施复核性检验,主要是进行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工序间交接检查验收和工程预检。只有在承台梁中的钢筋的规格、数量、位置经检查验收合格后才能浇筑混凝土,经监理工程师检查确认前一道工序质量合格并签字确认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工程预检测是在施工前检查、复核基础底板的标高,检查模板尺寸、位置和检查混凝土的配合比等。
3)严格执行对成品保护的质量检查。检查施工单位对已完成工程部位的保护措施,防止因成品缺乏保护或保护不善而影响工程质量。
(2)监理工程师应对材料进行全过程的质量控制。
1)材料采购质量控制。要求施工单位采购材料前提出申请,提交样品,有的材料(水泥、钢筋)还应要求供货单位提交理化试验单,对供货单位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评价,经审查认可后方允许订货。
2)材料进场验收控制。材料进场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水泥钢筋还应有材质化验单,并要求施工单位按规定进行检验。经监理工程师审查并确认合格后,方可进场。必要时,监理工程师还可以对材料进行复检或抽样试验。
3)材料存放条件的控制。应对施工单位所准备的材料存放条件进行确认,要求根据材料特点以及对环境的不同要求安排适宜的存放条件,如水泥存放应当防潮等。
4)材料使用前的检查确认。防止错用或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如确认钢筋的规格、型号有无错误,水泥是否过期、受潮。
5)现场配制材料试配。对混凝土进行现场试配,试配合格后,配合比才能用于工程。
(3)监理工程师应按工程质量事故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1)当发现基础底板表面出现裂缝后,监理工程师首先应以质量通知单的形式通知施工单位,并要求停止有质量缺陷部位和与其有关联部位下一道工序的施工。同时,及时上报主管部门。
2)施工单位接到质量通知单后,在监理工程师的组织与参与下,尽快进行质量事故的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3)在事故调查的基础上进行事故原因分析,正确判断事故原因。
4)在事故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研究制订事故处理方案。
5)确定处理方案后,由监理工程师指令施工单位按既定的处理方案实施对质量缺陷的处理。
6)在质量缺陷处理完毕后,监理工程师应组织有关人员对处理的结果进行严格的检查鉴定和验收,写出《质量事故处理报告》,提交业主并上报有关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