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
广义的概念是客观事物的反应,它提供了有关现实世界的消息和知识。信息普遍存在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中。
狭义的概念是经过加工处理之后,并对客观事物产生影响的数据。它对接收者有用,对决策或行为具有显示或潜在的价值。
数据和信息在信息系统中常被混淆。数据是反映客观实体的属性值,它可以用数字、文字、声音、图像或图形等形式表示。数据本身无特定意义,只是记录事物的性质、形态、数量特征的抽象符号,是中性概念。而信息则是被赋予一定含义的,经过加工处理以后产生的数据。如报表、账册和图纸等都是经过对数据加工处理以后产生的信息。
2.信息的特征
(1)真实性: 真实、准确和客观的信息是真信息,可以帮助管理者作出正确的决策,虚假、错误的信息则可能使管理者作出错误的决策。要注重收集信息的正确性,而且在对信息进行传送、储存和加工处理时保证不失真。
(2)时效性: 信息的时效是指从信息源发出,经过接收、加工、传递、利用的时间间隔及其效率。时间间隔越短,使用信息越及时,使用程度越高,时效性越强。为此,要及时处理数据,及时得到信息,避免事故的发生,真正做到事前管理。信息本身有强烈的时
效性。
(3)系统性: 在工程建设实际中,不能片面地处理数据,片面地产生和使用信息,应该从系统的观点来对待各种信息,才能避免工作的片面性。监理工作中要求全面掌握投资、进度、质量、合同各个角度的信息,才能做好工作。
(4)不完全性: 由于使用数据的人对客观事物认识的局限性、不完全性是难免的,为此应该提高对客观规律的认识,避免信息的不完全性。
(5)层次性: 信息分为战略级信息、战术级信息和作业级信息3个层次。不同层次的信息在系统中所表现出来的特征也有所不同,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明确系统中信息的级别,从而根据各级别信息的特征开发信息系统,才能满足不同层次管理人员的管理要求。战略级需要更多的外部信息和深度加工的内部信息,如对工程设计方案、新材料、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的选择;战术级需要较多的内部数据和信息,如编制工程月报时汇总的材料、进度、投资、合同执行的信息;作业级需要掌握工程各个分部分项、每时每刻实际产生的数据和信息,如土方开挖量、混凝土浇筑量、材料供应保证性等具体事务的数据。
3.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
由于建设工程信息管理工作涉及多部门、多环节、多专业、多渠道,工程信息量大,来源广泛,形式多样。建设工程项目信息主要由文字图形信息、语言信息和新技术信息等形式构成。
1)文字图形信息: 文字图形信息包括勘察、测绘、设计图纸及说明书、计算书、合同,工作条例及规定,施工组织设计,情况报告,原始记录,统汁图表,报表,信函等。
2)语言信息: 语言信息包括口头分配任务、下达指示、汇报、工作检查、介绍情况、谈判交涉、建议、批评、工作讨论和研究、会议等。
3)新技术信息: 新技术信息包括通过网络、电话、电报、电传、计算机、电视、录像、录音、广播等现代化手段收集及处理的一部分信息。由于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面广、量大,为了便于管理和应用,有必要将种类繁多的大量信息进行分类,分类如下。
(1)按照建设工程项目管理的目标划分
1)成本控制信息。 2)投资控制信息。3)质量控制信息。4)进度控制信息。
(2)按照信息的性质划分
1)管理信息。 2)技术信息。 3)经济信息。 4)资源信息。
(3)按照信息的层次划分
1)战略级信息。2)战术级信息。 3)作业级信息。 (4)按照其他标准化分。
以上是常用的几种分类形式,通过按照一定的标准将建设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信息予以分类,有助于根据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不同要求,提供适当的信息,从而保障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4.建设工程信息管理
信息管理是指对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储存、传递与应用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是通过有组织的信息流通,使决策者能及时、准确地获得相应的信息。为了达到信息管理的目的,就要把握好信息管理的各个环节,并要做到了解和掌握信息来源,对信息进行分类;掌握和正确运用信息管理的手段(如计算机);掌握信息流程的不同环节,建立信息管理系统。
监理工程师承担着信息管理的任务,负责收集项目实施情况的信息,做各种信息处理工作,并向上级、向外界提供各种信息。信息管理任务主要包括:组织项目基本情况信息的收集并系统化,编制项目手册;项目报告及各种资料的规定,如资料的格式、内容、数据结构要求;按照项目实施、项目组织、项目管理工作过程建立项目管理信息系统流程,在实际工作中保证这个系统正常运行,并控制信息流;文件档案管理工作。
有效的项目管理需要更多地依靠信息系统的结构和维护。信息管理影响组织和整个项目管理系统的运行效率,是人们沟通的桥梁,项目管理者应对其有足够的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