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导学> 术语词典

术语词典

43.邦联制国家:复合制国家的一种,又称国家联盟,由若干主权独立的国家为了特定目的而组成的联盟体,其特点主要是:(一)各成员国主权独立、地位平等不存在隶属和制约关系;(二)邦联本身不是主权国家,它的权力是邦联成员根据协议让予的,邦联没有统一的最高权力机关,没有统一的军队、赋税和国籍;(三)邦联设有成员国协商机关,其成员由各成员国政府首脑担任,其只能主要使协商成员国之间的共同事宜;(四)邦联成员之间的共同活动以各方共同签字的条约为基础。
44.国家机构(政治机构):统治阶级为了实现和维护自己的意志和利益,完成政治权力的职能,而按照一定原则足见的各种机关的综合,它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实体体现。
45.国家机构的设置原则:统治阶级在组织国家机构时所确定的不同职能的国家机构的相互关系原则,它是不同职能的政治权力之间的关系在国家机构设置原则方面的体现。国家机构设置原则主要有集权原则、分权制衡原则和议行合一原则三类。
46.国家元首:一个国家实际上或形式上的对内对外的最高代表,是国家主权的实际掌握者或象征,在国家机构体系中,实际上或形式上处于首脑地位。国家元首一般分为个体国家元首和集体国家元首两种形式。国家元首可以由行政首脑担任,也可以由象征权力执掌者担任;可以由选举产生,也可以世袭或终身任职。国家元首的职权一般包括:公布法律;任免国家机关的高级官员;召集议会,宣布紧急状态、大赦、戒严或对外宣战;代表国家对外交往;代表国家颁布荣誉、授予荣誉称号和证书。有的国家元首同时兼任国家武装力量最高统帅。
47.立法机关:指有权制定、修改、废止或恢复法律的国家机关,在现代国家,一般是指代表大会、国会、议会、国民议会等机构,是国家立法权的组织体现。立法机关按照内部组织结构可以分为两院制和一院制。立法机关的主要职责包括:制定、修改、废止法律;审查和通过国家财政预算、决算,并监督其实施;组织或监督政府,决定国家其他大政方针。
48.行政机关:指贯彻国家政治决策、管理国家行政事务和各行政职能部门的机关,是国家行政权的组织体现。国家行政机关主要由国家行政首脑、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和行政公务人员三部分组成。行政首脑由选举产生或议会任命或国家元首任命,各行政职能部门负责人一般由行政首脑任命,一般行政公务人员或通过考试或由各级负责人挑选进入行政机关。
49.司法机关:指维护法律的部门,因此又称为审判和追究刑事责任并提出公诉的机关,是国家司法权的体现。司法机关的职能主要包括侦察、诉讼和审判三个部分。
50.政党:政党本质上是特定阶级利益的集中代表者,是特定阶级政治力量中的领导力量,是由各阶级的政治中间分子为了夺取和巩固国家政治权力而组成的政治组织。
51.政党制度:指由国家法律规定或在实际政治生活中形成的关于政党的社会政治地位、作用,执掌政权或参与政权的方式、方法、程序的制度性规定。政党制度既可以是成文法规定的,也可以是宪法惯例规定的。
52.两党制:指法律上或许存在许多个政党,但在政治过程中,只有两个政党可以问鼎政权的政党制度。
53.一党制:指无论是法律上还是事实上,都只存在一个合法政党的政党制度。
54.政治社团: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按照特定的利益集合在一起,有组织地参与、影响政府政策制定、变动和执行过程的社会团体。
55.压力集团:又称为政治性利益集团,是资本主义社会政治社团的主要形式,指那些具有特定利益要求和社会政治主张的人们,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和主张而以压力方式影响政府政策的制定、修订和实施的政治性社会团体。
56.政治文化:按阿尔蒙德的界定,政治文化指“一个民族在特定时期流行的一套政治态度、信仰和感情”,“是由本民族的历史和现在社会、经济、政治活动进程所形成。”
57.政治心理:社会成员在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对社会政治关系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政治行为、政治体系和政治现象等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的一种自发的心理反映,表现为人们对政治生活某一特定方面的认知、情感、态度、情绪、兴趣、愿望和信念,构成了人们政治性格的基本特征。
58.政治社会化:人们在特定的政治关系中,通过社会政治生活和政治实践活动,逐步获得政治知识和能力,形成和改变自己的政治心理和政治思想的能动过程。政治社会化就其动因、内容和后果来看,具有区别于其他社会化的最明显特征,即政治性。政治社会化的动因是人们对切身利益或长远利益的维护、实现和发展要求;其内容是对于社会政治的认识、取向和从事社会政治生活的技能;其后果是社会政治成员了解既有政治文化、熟悉政治准则、形成政治意识、明确政治角色,成为政治关系的承担者和政治活动的实践者。
59.政治社会化的媒介:主要有家庭、学校、特定政治符号、大众传播工具、社会政治组织和政治实践等。
60.政治发展:指在独立民族国家形成和传统社会转型中,政治体系合法化、民主化和现代化的进程。按照《布莱克维尔政治学百科全书》的定义,政治发展概念意味着“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它们自身民族构设的历程,而不是服从某种盲目的社会力量、政治演化或革命。”
61.政治革命:指以阶级为政治主体的旨在推翻另一阶级的政治统治的暴力行动,是实现政治权力迅速变更、用一种政治体系取代另一种政治体系的激烈的变革。政治革命的主要方式包括暴力革命和非暴力的和平过渡。
62.政治改革: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根据社会利益矛盾状况及其对政治权力的要求,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的旨在改进政治体系、调节政治关系以巩固和完善政治统治的政治过程。
63.政治民主:在特定经济关系和利益关系的基础上,保障公民权利得到平等实现的政治形式。在阶级社会中,政治民主表现为以特定阶级利益为基础,平等实现统治阶级成员政治权利的国家形式。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