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课程简介> 教学大纲

教学大纲

第九章 政治参与
教学目的
公民对政治的普遍参与,是现代民主政治发展的要求和显著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现代民主政治是一种民众参与的政治,民众参与政治的规模和程度是衡量一种政体是否民主的重要标志。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参与概述
一、政治参与的含义与特征
政治参与是近代以来产生的一个现代政治学的基本概念,但它的思想萌芽可以一直追溯到古代。由于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的差异,不同学者关于政治参与的含义的认识也不同。
二、政治参与的主体
当代政治活动和政治参与的主体主要包括公民、政党、利益集团、非政府组织。
三、政治参与的功能
政治参与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它在政治系统内部的作用和它的社会功能两个方面。
第二节 政治参与的途径
一、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在那些政治制度化水平能够合理调控政治参与程度的政治系统中,民众的政治参与主要通过以下一些途径来实现:政治投票;政治选举;政治结社。
二、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
所谓非制度化的政治参与,是指政治系统内的个人或集团对该系统提出要求和利益表达的过程,它是政治系统内政治过程的开端。
三、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
网络时代的政治参与一般是指网民及其虚拟团体通过网络平台影响和推动政治决策过程的活动。它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政治参与,在政治参与主体、政治参与目标、政治参与的形式与手段等方面都有变化。
第三节 政治参与与政治现代化
一、政治参与与政治民主
现代民主是建立在少数职业政治精英和占人口多数的民众分化的基础上的。民众通过各种形式的政治参与途径,对政治精英实施某种程度的控制,这是现代民主政体的基本内涵。
二、政治参与与政治秩序
学者们通过对不同国家的政治发展路径的比较研究,得出以下几种关于政治参与和政治秩序的关系模型主要是自由主义模式和差距模式两种。
三、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
政治发展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普遍政治现象和固有的政治属性。现代政治学认为,政治参与与政治发展有着广泛的联系和复杂的关系。
第十章 政治环境
教学目的
探讨政治主体与政治环境之间的动态依存关系,是政治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因为政治生活离不开政治环境。政治环境是相对于政治系统以及其中的中心事物而确定的,可以划分为政治体系内环境和政治体系外环境。
教学内容
第一节 政治环境概述
一、政治环境的含义
所谓政治环境就是特定政治主体从事政治生活所面对的各种现象和条件的总和,是为政治主体提供生存和发展的空间,以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政治主体活动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体。
二、政治环境的特征
政治环境是由众多要素结合而成的综合体,其基本特征包括系统性、稳定性、广泛性、相对性。
第二节 政治体系内环境
一、政治资源
政治资源首先是一种社会资源,是政治主体维系或变革特定社会政治体系和秩序的凭借和依据。
二、政治模式
政治模式是指具有一定典型性和普遍性的政治体系构成形式及其持续方式。它既是对政治体系建设和发展的一般规律性的反映,又具体地表现在特定政治体系的实际演进过程之中。
三、政治局势
政治局势主要是指政治体系的持续状态和政治关系的发展态势,是政治主体存在和发展所面临的基本政治形势。
第三节 政治体系外环境
一、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对政治系统的影响不仅可以从宏观上加以审视,而且还可从微观上加以说明。在政治系统中起重要作用的经济结构、城市布局、民族分布、社团结构与地理因素均有着密切的关联。
二、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相对比较复杂,其中包括经济环境、文化环境两个方面的内容。
三、国际环境
国际环境是指特定政治主体所隶属的民族国家之外的世界各国政治、经济、文化、自然地理等因素的总体状况及其相互关系的持续状态。国际环境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国际关系;二是国际组织;三是国际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