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项目经理的职责是什么?
答:项目经理应履行下列职责:
(1)代表企业实施施工项目管理。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方针、政策和强制性标签;
执行企业的管理制度,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
(3)组织编制项目管理实施规划;
(4)对进入现场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和动态管理;
(5)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和安全管理体系并组织实施;
(6)在授权范围内负责与企业管理层、劳务作业层、各协作单位、发包人、分包人和监理工程师等的协调,解决项目中出现的问题;
(7)按"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处理项目经理部与国家、企业、分包单位以及职工之间的利益分配;
(8)进行现场文明施工管理,发现和处理突发事件;
(9)参与工程竣工验收,准备结算资料和分析总结,接受审计;
(10)处理项目经理部的善后工作;
(1])协助企业进行项目的检查、鉴定和评奖申报。
17.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缺点是什么?
答:工程总承包的优点是:
(1)合同关系简单,组织协调工作量小。业主只与项目总承包单位签订一个合同,合同关系大大简化。监理工程师主要与项目总承包单位进行协调,许多协调工作量转移到项目总承包单位内部及其与分包单位之间,这就使建设工程监理的协调量大为减少。
(2)缩短建设周期。由于设计与施工由一个单位统筹安排,使两个阶段能够有机的融合,一般都能做到设计阶段与施工阶段相互搭接,因此对进度目标控制有利。
(3)有利于投资控制。通过设计与施工的统筹考虑,以提高项目的经济性,从价值工程或全寿命费用的角度可以取得明显的经济效果,但这并不意味着项目总承包的价格低。
工程总承包的缺点是:
(1)招标发包工作难度大;合同条款不易准确确定,容易造成较多的合同争议:因此,虽然合同量最少,但是合同管理的难度一般较大。
(2)业主择优选择承包方的范围小。由于承包范围大、介入项目时间早、工程信息未知
数多,因此承包方要承担较大的风险,而有此能力的承包单位数量相对较少,这往往导致合
同价格较高。
(3)质量控制难度大。其原因一是质量标准和功能要求不易做到全面、具体、准确,质量控制标淮制约性受到影响;二是"他人控制"机制薄弱。
18.我国传统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及其弊病是什么?
答:我国传统采用建设单位自筹自管和工程指挥部的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式。
建设学位自筹自管方式:
建国以来,我国一直采用按国家投资计划将建设资金分配给各部门和地方,再根据需要安排建设任务,由建设单位自筹自管实现工程项目。按照这种模式组建的"筹建处",人员多是临时性的,且专业入员少而非本职人员多。工程建设一结束,机构和人员就解散,管理经验积累不起来,造成只有教训,没有经验的粗放型工程建设管理局面。它与设计、施工单位和设备厂家的社会化专业化的生产方式相比是十分不相称的,使得建设项目管理主体与施工项目管理主体、设计项目管理主体之间在管理水平、技术水平上形成严重的失衡状态。这种状态下,建设单位难以担当建设项目管理主体的重任,当然也就难以提高建设水平。
工程指挥部形式:
自从1958年我国首次出现工程指挥部以来,至今已有40多年历史了。工程指挥部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的产物,产生于"大跃进"年代,发展于"三线建设"和"文化大革命"时期。采用工程指挥部形式来组织工程建设存在着种种弊端。首先,它不符合政企分开的原则。它是政府直接组织管理生产的方式在工程建设领域中的集中表现。由于经常性地直接组织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影响了政府部门的"规划、协调、监督、服务"职能的发挥,也难于把主要精力放在制定政策、法律、法规和执法上来。其次,工程指挥部的组织和管理不符合项目管理的原则。它凌驾于建设单位之上,取代了建设单位的投资管理权,又对投资使用不承担责任,更不负责投资的收回。也就是说,作为工程建设的决策者却不承担决策风险。工程指挥部的组织机构由来自各单位的临时人员组成,主要负责人多由政府行政部门的领导兼职,这种临时性注定它的管理水平不高,不可能驾驭工程项目。而且,组织机构臃肿庞大,不能集中力量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同时,在管理过程中往往过于强调指挥职能而忽视或削弱其他管理职能,过于强调行政管理手段而忽视或削弱其它管理手段。
19.什么是管理跨度、管理层次?组织机构设置原则里面管理跨度适中原则含义是什么?
答:管理跨度是指一个领导者所直接领导的人员数量。
管理层次是指从最高领导者到实际作业人员的等级层次的数目。
管理跨度太多,会增加领导者的管理难度,导致管理失误。为了控制适当的管理宽度,将管理划分层次。如果管理层次过多,会使信息传递失真或遗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信息沟通复杂。科学的管理应是适当的管理跨度和层次划分。
20.混合工作队式组织形式及其特点是什么?
答:混合工作队式,其机构如下图:
特点:⑴企业任命项目经理,项目经理在企业内部抽调职能人员组成管理机构,由项目经理领导。
⑵项目管理成员在工程建设期间与原所在部门断绝领导关系。
⑶项目管理组织与项目同寿命。项目结束后机构撤销,所有人员回原所在部门和岗位。
21.什么是关键工作和关键路线?
答:关键工作指的是网络计划中总时差最小的工作。当计划工期等于计算工期时,总时差为零的工作就是关键工作。关键工作在关键线路上。
关键路线是自始至终都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或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
22.当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不能满足计划工期时,如何解决?
答:当计算工期不能满足计划工期时,可设法通过压缩关键工作的持续时间达到计划工期要求。在选择缩短持续时间的关键工作时,宜考虑下述因素:
(1)缩短持续时间而不影响质量和安全的工作;
(2)有充足备用资源的工作;
(3)缩短持续时间所需增加的费用相对较少的工作等。
23.双代号网络图的绘制方法是什么?
答:当已知每项工作的紧前工作时,可按以下步骤绘制网络图:
(1)绘制无紧前工作的工作箭线,使它们具有相同的开始节点,以保证网络图只有一个起点节点。
(2)依次绘制其他工作箭线。在绘制这些工作箭线时,当所要绘制的工作只有一个紧前工作时,将该工作箭线直接画在其紧前工作箭线之后;当所要绘制的工作有多个紧前工作时,应采取相应的画法,正确表达他们之间的逻辑关系。
(3)当各项工作箭线都绘制出来之后,应合并那些没有紧后工作之工作箭线的箭头节点,以保证网络图只有一个终点节点。
(4)当确认所绘制的网络图正确后,即可进行节点编号。网络图的节点编号在满足前述要求的前提下,有时采用不连续的编号方法,以避免以后增加工作时而改动整个网络图的节点编号。
24.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的特点是什么?
答:双代号时标网络计划(简称时标网络计划)必须以水平时间坐标为尺度表示,时间坐标的时间单位应根据需要在编制网络计划之前确定,可以是小时、天、周、月或季度。
在时标网络计划中,以实箭线表示工作,以虚箭线表示虚工作,以波形线表示工作的自由时差。
时标网络计划中所有符号在时间坐标上的水平投影位置,都必须与其时间参数相对应。节点中心必须对准相应的时标位置。虚工作必须以垂直方向的虚箭线表示,有自由时差时加波形线表示。
时标网络计划具有网络计划的优点,又具有横道计划直观易懂的优点,它将网络计划的时间参数直观地表达出来。
25.如何理解建设工程项目质量?
答:建设工程项目从本质上说是一项拟建的建筑产品,它和一般产品具有同样的质量内涵,即满足明确和隐含需要的特性之总和。其中明确的需要是指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合同等所规定的要求,隐含的需要是指法律法规或技术标准尚未作出明确规定,然而随着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客观上已存在的某些需求。因此建筑产品的质量也就需要通过市场和营销活动加以识别,以不断进行质量的持续改进。其社会需求是否得到满足或满足的程度如何,必须用一系列定量或定性的特性指标来描述和评价,这就是通常意义上的产品适用性、可靠性、安全性、经济性,以及环境的适宜性等。
26.对建设工程项目质量形成有影响的施工方案是什么?
答: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组织方案。前者指施工的技术、工艺、方法和机械、设备、模具等施工手段的配置,显然,如果施工技术落后、方法不当、机具有缺陷,都将对工程质量的形成产生影响。后者是指施工程序、工艺顺序、施工流向、劳动组织方面的决定和安排。通常的施工程序是先准备后施工,先场外后场内,先地下后地上,先深后浅,先主体后装修,先土建后安装等,都应在施工方案中明确,并编制相应的施工组织设计。这些都是对工程项目的质量形成产生影响的重要因素。
27.什么是工作的总时差?什么是工作的自由时差?
答:工作的总时差:在不影响工期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
工作的自由时差:在不影响其紧后工作的最早开始时间的前提下,本工作可以利用的机动时间。